“諮政院公報:闢謠。”
“近來,有謠言稱,萊亞國王準備與千河谷人議和,將千河谷冊封給新的貴族,即千河谷大公,並允許自治。”
“先前墨莉雅提大公在時,怎麼不見他們議和?”
“所以這是萊亞人用來分裂千河谷的詭計,請諸多信民明鑑,不要被誤導。”
“1449年5月6日。”
大馬廄鎮的小學老師磕磕絆絆地朗誦著,而身後的諸多鄉民鎮民卻還在吵吵嚷嚷地議論。
還好這篇告示沒用什麼高階詞彙或語法,否則就算是小學老師讀了,都沒人能聽懂。
“萊亞人被打怕了?要議和嗎?”
“不是說了,是謠言嗎?”
“說是謠言你就信啊?假如是修會在撒謊呢?反正萊亞國王說了什麼我們也不知道。”
“起碼萊亞國王沒禁止我們喝酒啊。”
“你不怕自家兒子被拿去釀酒啊?”
“那是歷任飛流堡大主教混蛋,關教皇,關萊亞國王什麼事?”
“那康斯坦斯被教皇追責了嗎?有個解釋嗎?”
“呃……”
大馬廄鎮是胡桃溪鄉的一個小鎮,與那些新建市鎮不同,它有近百年的歷史了。
這裡原先是一片因戰爭而荒廢的土地,最後是來自萊亞的移民——帶著數十僕役的萊亞騎士才從零建起了小鎮。
千河谷人的國度在覆滅時,同樣引進了來自萊亞的優良生產力。
比如大馬廄鎮的釀酒行業。
名為小鎮,規模不小,有近千人口,還有賴以為生的釀酒產業,還算富足。
與那些僅一條十字路口組成的聖聯新市鎮不同,大馬廄鎮的鎮民自有幾分主見。
雖然混血都混的沒多少萊亞血脈了,他們還是自認萊亞人。
對於諮政院的公報,他們向來是選擇性的相信。
至於為什麼會有這個特點,其鎮長功不可沒。
鎮民們正說著,卻見幾個壯漢擠開了人群,讓矮小粗壯留著一嘴大鬍子的鎮長“矮人”彼得走入。
“彼得鎮長下午好。”
“鎮長大人,您安好,願聖父保佑您。”
在彼得當面,可沒有人敢叫他“矮人”的這個外號。
來到公告欄前,彼得裝模做樣地讀了一遍,才轉過身道:“好了好了……”
見人群還在吵嚷,他用力跺了跺鐵頭靴子,幾個壯漢大吼起來:“安靜,都他嗎給老子安靜。”
那幾個壯漢走入人群,給了叫嚷大聲的幾個人吃了倆耳光,人群這才安靜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