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這裡,朱厚煒加重了語氣:”你要記住,這世上沒有誰會永遠正確,包括你爹也一樣,將來也許會犯錯誤。一個老百姓犯點錯誤沒啥,但如果是一個皇帝犯錯誤,那將是致命的!千萬不要相信有人說你永遠正確。如果你相信的話,那肯定是你已經走在了錯誤的道路上。孩子,我們處在幾千年來一個大變局,沒有任何經驗可以借鑑,每一步都要小心翼翼,戰戰兢兢,這個民族的未來,很可能你的一個錯誤,導致不可挽回的損失。切記,切記!”
整整一上午,朱厚煒放下手頭的工作,把自己的一些經驗傳授給兒子,與此同時,其實他也是在反省自己,他現在身居高位,掌握著這個國家的命運,雖然他來自後世,也不敢保證自己不犯錯誤。在原來的時空,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中國不也同樣也走過一段彎路,沒有人永遠正確,哪怕是穿越者也不敢拍著胸保證自己永遠正確。
父親一番教誨,皇太子朱載康聽得認真,深感當皇帝不容易,該學的東西太多太多,他回味一番,感慨地說道:”父親常說兩句話: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聽取各方面的意見,才能明辨是非;只聽一方面的話容易產生片面性。《荀子·君道》:“兼聽齊明,則天下歸之。”漢王符《潛夫論·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聽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資治通鑑·唐太宗貞觀二年》:“上問魏徵曰:‘人主何為而明,何為而暗?’對曰:‘兼聽則明,偏信則闇。’從古至今都是如此,兼聽則明,果然是至理名言啊!”
朱厚煒欣慰的看著自己的大兒子運用典故,信手拈來,他的兒子比自己更融入這個時代,自己有些地方的確顯得格格不入。由此可見朱載康背後下了多少苦功。
為了紀念今天的談話,朱厚煒特意揮毫寫了一幅橫幅贈與自己的兒子,希望他能在今後的學習中,保持清醒頭腦,謙虛謹慎。這四個字就是:
學務本根。
意思是希望朱載康的學習過程中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的意思是君子專心致力於根本的事務,根本建立了,治國做人的原則就有了。這四個字源自春秋時期孔子與其弟子的言談《論語.學而》“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這個字還內含二重哲理:一是無本則無道、無制度、無體系。二是必須先立本,先把根本性的指導思想和原則確定下來,才可能建立起相應的執行規範、制度和體系。
其實這也算是朱厚煒自勉的話,說心裡話,在這個封建時代,管理如此龐大的一個國家對他來說,的確有些力不從心。他也是摸著石頭過河,誰又敢保證自己不會犯錯?上帝來了都不行!
見了這幅字,朱載康大喜,他恭恭敬敬地捧著字幅回到東宮,馬上讓人裱起來,掛在自己的書房正中,時時揣摩父親的深意。
……
轉眼就到了三月底,這一天,大明四年一度的掄才大典春閨會試已畢,這一天會試已畢,鄭紀離了考場號房走上大街,真有大病初癒之感。強烈的陽光照著一個個面色蒼白的舉子,好像整個街道都在搖搖晃晃,晃得人頭昏眼花。
街上的人以猜測的目光,看著這群從考場上走出來的“天子門生”,打量著他們其中哪一位會成為大明帝國的擎天柱。老百姓的想法很單純,他們盼望著國泰民安。
鄭紀跌跌撞撞回到瑞來客棧,已是未牌時分。鄭爽帶著夥計們在店門口迎接,見了他,忙上前打拱說道:“恭喜二少爺,這一回可是要獨佔鰲頭了,怎麼也不僱輛馬車,就這麼走著回來了?”
一邊說一邊叫夥計們打熱水來,讓他洗臉洗腳。鄭紀勉強笑著,便依傍著櫃檯坐下,說道:“多謝吉言,悶了幾天,我想透透風,溜溜腿,就走著回來了。”正說著,林俊笑吟吟地從後頭出來,忙上前也見了禮。
鄭紀笑道:“你好快的腿腳,看這副樣子,文章做的可得意?”
林俊皺了一下眉頭,說道:“我的文筆本就平常,胡亂寫了篇策論,繳上去塞責罷了。”
鄭紀笑道:“呵呵,連著兩次科舉,咱們兄弟都沒得彩頭。今日策論,我這次倒是破罐兒破摔,哼哼,真給他來了一篇《論商品經濟和吏治》。”
眾人聽他如此說,不禁呆了。鄭爽忙道:“好我的二少爺,您怎麼盡捅馬蜂窩。那主考就是齊王的親信費宏!他是大力發展商品經濟的絕對擁簇者,您取功名,管他什麼吏治不吏治!”
林俊也只跌腳道:“大哥過於耿介,怕是要吃虧的!”
鄭紀卻是漫不經心一邊用溫毛巾擦臉,一邊說道:“國家取賢才,便應允許立言不諱。怕什麼,我講的是事實,又沒詆譭朝廷!”
鄭爽聽了心中暗暗叫苦,搖頭道:“朝廷?現在齊王殿下就是朝廷!費閣老是正主考。這樣的策捲簾官也未必敢拿給齊王看呢!”
鄭紀將兩腳泡在盆子裡,冷笑道:“我倒想要他讀讀,這樣的官商勾結,無序的開發,逼得多少百姓上山為盜,入城做賊,算不算禍國殃民!”話愈說愈擰,鄭紀臉色又陰沉下來。
說實在的,出場後他自己也頗有點忐忑不安。現在他也是死鴨子嘴巴硬。他原來打腹稿是寫揚州農民改田種桑養蠶之弊,想含沙射影地議一下商品經濟,誰知一破題引了一句《呂氏春秋》中的“上胡不法先王之法”,寫著寫著就轉到吏治清明上來了,結果一發而不可收拾。當下心裡挺得意,至於後果倒也沒多想。
現在聽眾人七嘴八舌這麼一說,他也有點亂了方寸。發了一陣呆,無意中瞥見人人都用同情的目光看著自己,這才回過神來,心中反而傲氣橫生。鄭紀自嘲地笑笑說:“罷了,罷了!呵呵,此乃時也運也命也數也,該怎麼就怎麼,隨它吧!”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