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初,朝廷正式任命盧植為車騎將軍、假節,執金吾袁滂為其副將,破虜將軍董卓與蕩寇將軍周慎亦為盧植部下。
盧植統率諸郡的步、騎兵十餘萬駐紮在美陽縣,與邊章、韓遂等叛軍相持。
崔鈞寫信將這些情況發往常山元氏縣告訴崔超和趙普。
趙普接到崔超親自送來的書信時,他正讓趙雲收拾遠行的行禮,看完信神色淡然,順便告知崔超他近日要南行去豫州譙縣,南陽郡,九江郡以及吳郡,可能要半年才能歸來。
崔超一臉愕然,“你不去幫使君平叛?一點都不擔心西北的局勢?”
趙普拍拍崔超的肩膀,“崔公安心,使君此戰必勝,等十一月收捷報吧!”
他已經如此說,崔超不信也得信盧植此戰必勝,此刻反倒擔心他的南行,畢竟這時各地的局勢尚不穩定。
“那安定準備何時出門?”
趙普其實也拿不準時間,“短則一兩天,慢的話七天吧!”
他準備給趙雲打造一把趁手,容易攜帶的武器,若不然一直負槍而行,太過引人注目。
可若是不帶,出行的安全還真不能保證。
“我派兩伍軍士隨行吧!”崔超不太放心。
“不用了,如此反而最易暴露行蹤,”趙普道:“你幫我尋一個最擅打造武器的鐵匠,我設計了一把武器。”
崔超拿過圖紙一看,分明是兩把短槍,“這等武器何須另行打造,府庫裡多得是,你自去尋兩把。”
“崔公不知,這其實內藏玄機。你只管派人去尋就是。”趙普沒跟他解釋,因為涉及到一些後世的知識,很難解釋的清楚。
午後,太守府的吏從來稟告,城南軍營有位湯姓鐵匠,鑄刀技術精湛,把把都鋒利無匹。
趙普帶趙雲趕了過去,這位湯姓鐵匠四五十歲,天生異象,上肢奇壯無比,下肢相比之下就有點短小。
“湯兄可有名字?”趙普興許是演義野史書籍看得多了,見到這等異象之人,就以為是大隱隱於市的英雄豪傑。
那湯鐵匠憨憨笑道:“稟上官,小人父母早亡,不曾有名字。”
趙普聞言,也就不好再深問,把自己畫得圖紙拿給他看,“這樣的槍造的出來嗎?”
“這種很簡單,”湯鐵匠同樣把趙普所畫得圖紙看著了兩把很簡單的短槍。
趙普有些慚愧,心想自己可能真的在美術方面沒有什麼天賦,他手指其中一杆槍的槍頭,“這裡不是槍尖,是一些紋路,紋路明白嗎?”
其實趙普所說得紋路,其實就是螺絲的原理。
這原理說起來簡單,但在古時固定物品一般都是鉚接或者榫接。一般人是理解不了的。
鉚接使用鉚釘連線,比如剪刀這種就屬於活動鉚接。固定鉚接的物品像角尺和橋樑建築。
至於榫接就更加的廣泛了,是傳統建築常用的技巧。在古老的建築或寺廟中常可發現,它是兩塊材料一個做出榫頭,一個做出榫眼,兩個穿到一起,靠材料的摩擦力將兩塊材料固定在一起。
比如木凳。
但這兩杆短槍趙普要求的是要靈活的連線,鉚接和榫接顯然都不合適。
他的設計是一處短槍的槍頭猶如螺絲釘,一處短槍的尾部猶如螺絲帽。如此在平時負在背上好攜帶,需要戰鬥的時候,則可迅速連線。
但是顯然湯鐵匠是聽不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