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責中,小連也是漸漸把這種自責當成了一種習慣,不過這種習慣是越來越成熟,工作的速度也是日益增長,就連完成率也在各位鍋爐房的工人們是有目共睹。
也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老師傅也沒怎麼說過小連了,而鍋爐房的工人們,也是對小連的工作效率嘖嘖稱讚。
至於,小連是從哪裡來的,就連砍柴的師傅也不知道小連的來處,即便是多次詢問,也是詢問無果,而每次的詢問,也都得到小連的這樣回答;
我自天地來,也自天地生。
無人知父母,無人知苦痛。
怎麼一來,令鍋爐房的工人們也是一臉懵,畢竟從小也沒識文斷字的他們,對於小連的這一翻話,也是不知所措。
至於後來,鍋爐房的工人們有沒有將這兩句詩抄下來,送去找教書先生解釋這兩句詩的時候,其實也能想象出來,連文字都不認識的他們,也沒有什麼門道的他們,自然而然是不敢踏足學堂一步,更是連文房四寶也不認識的他們,就更不用說把這兩句詩個抄下來之內的話語了。
之後更無其它話了。
也就是說,自打小連進楊府起,就只有這兩句詩了。
按照小連本人來講,這兩句詩也是當時送他來楊府時,一位老者給他留下的,老者還對他留下了這樣的一句詩;
在這楊府中待上幾年,有緣人便自然會來的。
也是一直把這話藏在心裡面,他也一直堅信只要自己足夠努力,有緣人便自然會來的。
如此一來,小連也是自然而然的甘願留在楊府中,心甘情願的當砍柴的老師傅的跑腿小童了。
“好的,老師傅。”
此刻的小連,也是在一旁活力四射的砍柴中,即便砍柴的聲音再大,對於他而言,早已經習慣了這種吵鬧,也已經習慣了在吵鬧中聆聽鍋爐房下人的叫喊聲。
老師傅的聲音也是蠻大的,直接蓋過了鍋爐房的吵鬧,並直接傳入到小連的耳旁。
小連聽見老師傅的聲音傳來,也是立即放下了手中的工作,站起身來高聲回答道,原本這鍋爐房的聲音就嘈雜無比,要是聲音在小一些,這鍋爐房的聲音也就直接蓋過了他的聲音,完完全全的傳不到老師傅的耳中。
聲音落下的同時,小連也向著鍋爐房外面走了出去。
“小連呀,你去告訴你家老師傅,叫他不要燒火了,把火給熄了吧!”
這走出來後,只見一下人是早已等在鍋爐房的外面,已經恭候多時了,也沒敢踏入鍋爐房裡面,其原因還是有一條不成文的規矩;
凡是楊家的下人,無論是通報還是去幹嘛,都必須在房間外面等候裡面的人出來,否則不能自入其內,凡是不請自創者均是被打斷雙腿,然後逐出楊家,其事後一律與一開始進來簽約的書文為據。
當然,這鬧事者也是有的,最終也是被人強行的趕了出來,然後拉到官府去直接關押收監。
不過也不怪楊府這樣的做法,畢竟楊府給出的福利太好了,只要是進楊府工作的,都會在退休的時候,得到一份終生保障,並且退休金還不低。
這樣一來,自然而然是有不懷好意之人上門鬧事了,不過也有許多家庭貧困者,為了這一份工作也會忍氣吞聲的做下去。
至於在其他府上工作,福利就沒有楊家給出的高了,所以這些人也就以進入楊家工作為榮了。
與此同時,那些已經得到楊家工作的人,或者是被楊家選中的人,自然而然是臉上頗為風光,哪怕是走路也極為不同了。
不過,要說起那些家庭困難的人,之後被楊家選中並進入工作的人,起家庭所在的村莊也是頗為風光,極為有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