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要眼觀四方,耳聽八方保護康熙的安全,還要時刻注意周圍的動靜,免得被別人沷了髒水。
漢朝的官員本就不受重視,更何況是皇上身邊的近侍。更使別人眼紅,時常會受到滿人侍衛的排擠。
有人排擠自然就有人拉攏,前朝後宮都有人會往柳府送各種禮物,甚至還有給她送女人的。
柳玉看到這些女人就會想到前世的自己。雖然會對她們有所同情,但也不會將她們留在府裡。
柳玉吩咐張管家將這些人和禮物全部都退還給各家。
還讓管家和送禮的各家說:如果不願意接收退還的,她就會把這些人和物都列成禮單送給皇上過目,皇上同意柳府才會收下。
這些送禮的人本身目的就不純,自然不敢讓皇上知曉。
別看皇上年幼稚嫩,可皇上的手段卻很了得。不然,能把權傾朝野的鰲拜給除了?
柳玉的一舉一動都被暗衛彙報給了康熙,甚至連太皇太后那都會收到一份關於柳玉的情報。
柳玉一直知道有人在暗中監視她,但她不知道是何人,出於什麼目的?
不過,不管對方什麼目的,只要自己不讓對方抓住把柄子,不讓對方有機會往她身上栽贓就行。
康熙和孝莊太皇太后對柳玉目前很滿意,滿意她不屬於任何勢力,也滿意她的做事方式。
柳玉是康熙自己找過來的人,雖然不是全身心信任,但也比其它一般的侍衛讓他信任。至於以後,還要再看。
時光如流水,不知不覺柳玉宮當侍衛已經三個月了,宮裡已經在開始忙著過年的事了。
康熙也比平時忙多了,各地的封疆大吏都開始往京成彙報這一年的成績。
這一天,在御書房批奏的康熙收到一封很特別的信。對!就是書信。
呈到皇上桌上的都是各個大臣的奏摺,怎麼會有信夾在其中。
康熙也是很奇怪,怎麼會有人如此大膽在奏摺中夾帶私信?不怕被治罪嗎?
出於好奇,康熙開啟了那封信。首先印入康熙眼簾的是信紙上那一個個的血手印,密密麻麻有幾百個之多,都是大拇指手印。
這些手印中有大有小,有重有輕。唯一一樣的都是用鮮血印的,可能時間太久,原本的血紅色已經變成了黑褐色。但上面的血腥味卻越來越濃。
小小的一張信紙,康熙卻覺得它有千斤重。輕輕的將這張有血手印的信紙放到一邊,拿起下面的那一摞信紙。
這是一封長信,這是一封來自河南光州府轄下的一個名叫武召的縣令寫來的信。
這個武縣令首先給皇上告了罪,說他並沒有經過科考,而是透過關係花錢買的這個官。
信上說他們武家在三十年前是許州的富戶。當時還是前朝,朝廷一直在和各方打仗,對官員已經無法管束。
武家當時是武召的父親當家,眼見朝廷漸漸落敗,便變賣家中大部分財產,只留下少許的錢財自用。
一家人在那動盪的年代東躲西藏的過了幾年,直到清朝建立才漸漸穩定下來。
士農工商無論到哪一朝這士排第一位永遠不會改變。父母年事已高,怕再遇到天災人禍,所以父親決定花銀子捐官。
拿出家大部分的銀子去疏通關係,甚至將家中一個庶妹送給當時的府臺大人。才換得這一個名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