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寧六年,二月二,龍抬頭。
朝廷正式宣佈,科舉省試定於三月一日、二日、三日。
科舉日與大宋全境開展攤丁入畝之策在同一日開啟,自然是別有深意。
各個州府的舉子們早已齊聚汴京城,導致汴京城的人口再次暴漲,熱鬧非凡。
又一日,垂拱殿內。
趙頊坐在御桉前,正在賞讀一篇名為《論燕雲之役》的文章。
撰文者名為許逢春,乃是來自揚州的舉子。
今年的狀元大熱門。
“燕雲之役,非戰之終,而為戰之起,百年來,我大宋……”
趙頊念著此文章,心情大好。
此文分別站在遼國、西夏、高麗、東瀛四國的視角,引經據典,分析了以後未來四國的結局……
最後大膽得出了一個結論:或降或亡。
由於論證極為具體清晰,文筆出眾,且得出的結果令大宋百姓欣喜,此文一躍成為街頭巷尾傳播最多的一篇文章。
許逢春也被譽為未來的宰輔大才。
有人稱,若此次科舉的策論涉及燕雲,以此文便可奪得魁首。
另外,這位許逢春的飛白寫得也甚是不錯,在許多書生心中,地位堪比一些飛白大家。
求字者絡繹不絕。
有人稱,許逢春大機率便是今年的狀元了。
趙頊看其文章,也不由得驚歎,此人確實有狀元之才。
而就在這時。
許逢春攤上事兒了,且是攤上大事兒了。
一時間,鬧得全城皆知。
二月五日晚,已經微醺的許逢春攜友前往玉鳳閣聽曲。
那裡的頭牌蘇暖暖彈了一首歌頌愛情的曲目《鳳求凰》。
許逢春聽後對其生出了好感,當即就要賜詩。
這時,他的友人稱蘇暖暖曾為某商人之妾,被拋棄後才是重操舊業,並非良人。
許逢春嫌棄蘇暖暖非處子之身,對其好感全無,稱蘇暖暖不配彈奏《鳳求凰》,然後揮筆潑墨寫下了八個字:殘花敗柳,一文不值。
並稱這副字便算是今晚的酒菜錢和聽麴錢了。
蘇暖暖不忍受辱,憤怒地撕掉了那副字。
許逢春不由得大怒,當即打了蘇暖暖兩記耳光,然後和友人揚長而去。
此事若只是這樣結束,還沒什麼。
但是汴京女伎們共同組建的團社翠錦社社員們得知這個訊息後,為了給蘇暖暖討回一個公道,三十多名女伎們齊聚許逢春所在的客棧,強烈要求許逢春賠禮道歉。
這時候,許逢春的神操作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