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小火輪船長的一番介紹,張四行心中立即蹦出一行字來:
臥槽,特麼撿到寶了啊。
正是由於這位大能,抗戰期間國內的汽車才能跑起來。而且這位大佬還是個極有情懷的人,為了普及木炭代油爐,直接就把圖紙、技術無償公開。
正是那種胸懷壯志,視財富為糞土的有情懷的真正學者。
張四行忙把嘴裡的香菸丟進水中,然後伸出雙手握向那個戴著眼鏡的中年人,
“原來是湯先生,久仰、久仰,對先生您在下聞名已久,只恨不曾有緣得見。我……”
這時那位艦長卻打斷了張四行的話,一副對湯仲明感激莫名的模樣,拱著手帶著十分的熱情邀請,
“呵呵,湯先生辛苦,有時間的話在下講您到岸上吃頓飯,聊表謝意。”
後者搖搖頭,向船長推辭道,
“不必客氣,是我們公司的產品出了問題,我遇到了當然要幫忙,這算不得什麼。倒是你……”
說到這兒湯仲明轉臉面對張四行,
“年輕人,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稍懂點名詞就誇誇其談可不是好習慣。”
聽到湯仲明把話頭轉向自己,張四行決定還是要露一小手。學術親近學術,不露一小手只怕他會看不起自己,
“湯先生,在下的確不知道一氧化碳不能用金屬瓶盛裝,不過……”
圓眼鏡後面的眼睛嚴肅望著張四行,湯仲明用手扶了扶修機器下滑的眼鏡,彷彿帶徒弟般認真的說,
“也不是不能,而是不能用金屬,而是不能用鐵、鈷、鎳、錳、鉻、金等金屬瓶盛裝,但銅、銅合金、鋁、鋁合金、銀、碳鋼、低碳不鏽鋼和鎳合金等都不成問題。”
“湯先生,我的意思是我們可以用一種比金屬更結實,但卻沒有金屬缺陷的材料製作氣瓶,不知道您是不是聽說過玻璃鋼這種產品。”
聽到玻璃鋼三個字,湯仲明終於知道,眼前這個人不是沒見識的。畢竟玻璃鋼就就算在西方,這時出現的時間也相當短。
他仔細看了看眼前的張四行,手習慣性的扶了扶自己的眼鏡,疑惑的問,
“您,先生,您是……”
“我叫張四行……”
真是人是名的影,張四行的名字才說出口,對面的湯仲明已經恍然大悟的道,
“原來是您吶,那位最後一個撤離四行倉庫,還是從四行倉庫裡飛出來的孤勇者。”
說到“孤勇者”這個稱呼,張四行稍稍有些汗顏,這是葉蓮娜在KRC電臺給他揚出去的名。但這個名字實在有點……因此他全當自己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