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如此,話不多說,我們開始吧。”
隨著釋信的話說完,臺上緩緩地上來了一個老人。
塞北書生盯睛一瞧,竟然是孔子的世孫,名門宿儒,和自己有過一面之緣的,華夏大學中文學院的院長,教授,孔文海先生。
孔文海一上來,向眾人行了一禮,然後目光灼灼地望了一眼塞北書生,便點了點頭,示意可以開始了。
有意思,佛道論戰,請儒家大師來做評委,真有意思,果然不愧是三門合一,同氣連枝啊。
塞北書生在心裡笑了笑:“那就開始吧。”
頓時,就有侍者從臺下送來了軟墊,塞北書生也盤腿坐了下來。
釋信率先發難:“施主曾說,敢問天下可有一人懂佛,可有一人悟道。那麼,老衲斗膽再問,敢問施主又懂得幾分佛?幾分道?”
釋信的話彬彬有禮,不帶一點火氣,但是語意上,卻如寒冬雪花,片片傷身。
大廳的氣氛頓時嚴肅起來,記者都壓抑不住自己的興奮了:
“沒白來啊,沒想到剛開始就這麼精彩。”
“哈哈,釋會長一上來就放大招。看看塞北書生這下子怎麼接。”
眾人悄悄議論起來。
塞北書生並不惱,凝眉,陷入了思索之中,良久,就在觀眾們都開始竊竊私語的時候,他終於洩了一口氣,緩緩說道:
“佛道的哲理太過宏大了,難以用簡單的言語可以說清楚的。”
“呵呵!”
“噗呲!”
臺上臺下,頓時輕笑了起來,不屑的聲音此起彼伏:“我看你是狗屁不通吧。”
塞北書生挑眉說道:
“佛經的發展,歷朝歷代不斷有高僧大德補充說明,到現在,已經無法三言兩語就可以說的清楚。如果你覺得我可以用一句話告訴你們什麼是佛經,什麼是道家典籍,那麼諸位大師苦修數十年,還有何意義?”
眾人不由地點了點頭,心裡開始認同起來。
這時,塞北書生神色一正,肅然道:
“佛經是佛的言論,禪是佛的心性,二者宗旨是一致的,如果執著於文字,尋言逐句,不知道自心便是佛性,終究不能悟道。”
“哦?”釋信猶疑地問道:“施主方外之人,也懂佛性?”
塞北書生頓了頓,朗聲道:
“酒肉穿腸過,菩提在我心。心有如來意,證得大自在。佛祖也是在菩提樹下,七日悟道,才以大智慧,出家創教,難道沒有出家之前的佛祖就沒有佛性了麼?只要心向我佛,在家出家都是一樣的。”
釋信一呆,雙手合十,宣了一聲法號:“貧僧受教了。”
林修緣衝著塞北書生點了點頭:“居士深具慧根,貧道欽佩,但是居士在《誅仙》中,開篇便說道,‘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小道實為不解,還請先生開悟。”
林修緣的話相比較釋信,就溫和了許多,這和自身的性格有關,也與兩派的教義有一定的關聯。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塞北書生長乎了一口氣,木然地說道:“這句話便應該是道家一切哲理的源泉。”
“……”
“……”
塞北書生一句話,把整個會場都震懾住了,什麼叫做,一切哲理的源泉,簡直就是夜郎自大,一葉障目,坐井觀天而不自知。
頓時,就有道家弟子不服氣了:“塞北書生,你不要空口說大話,你的意思難道是說是你創立了道家?”
“睜眼說瞎話,簡直無恥至極,說天地不仁,還好意思冠冕堂皇地說成是我們道家哲理的源泉。”
“是可忍孰不可忍。”
“我等今日血濺三尺,也要讓塞北書生伏法。”
“妖孽,現行吧,吃俺孫道長一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