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為重要的是,這三個人,還是隊伍之中的絕對主力。
瞥了一眼身邊的杜敏生,鄧佳華暗暗腹誹道:要是七月和那兩個兵還在鐵路他們旅的話,這會兒領先的就該是我們了!
杜敏生顯然也注意到了這位老夥計的不忿之色。
這時候,他當然不能表現出得意的神情,只能強忍住開心,繼續矜持。
接下來的武裝攀巖、技術偵察、隱蔽滲透、武力營救、緊急排爆等專案,蘇七月帶領著隊伍,進一步拉開了和其他隊伍的差距。
在協同作戰這最後一個競賽內容開始之前,C軍區領先原紀錄的時間,儼然達到了四十分鐘。
也就是說,每個人平均快了三四分鐘之多。
這樣的超越,放在特種作戰人員的大比武中,實在是難得一見。
畢竟,特戰人員之間的個人實力差距是微乎其微的。
18個專案,一共提升了三四分鐘,也就意味著每個專案每個人,平均都能快20秒。
這是一個不可思議的數字。
看著場中已經開始最後一項“協同作戰”的C軍區代表隊,其他幾大軍區的大佬們紛紛陷入了沉寂。
第二排中,鐵路的目光一直沒有離開蘇七月、成才、許三多三人。
他沒想到,原本在老A就已經實力超群的三人,去了新的環境竟然又有提升。
對比剛剛齊桓、吳哲的表現,對比這三個傢伙,怕是已經完全落在了下風。
或許,能和他們三個比拼一下的,只有年輕時候的袁朗了。
想到這裡,鐵路就有些意興闌珊。
說起來,袁朗確實是老A建立之後最優秀的指戰員之一了。
如果後來不是有蘇七月加入的話,這個“之一”,都能免了。
但是袁朗現在已經三十好幾,眼瞅著就要四十歲了。
身體素質和機能,和年輕時候肯定沒法比。
這次雖然他是作為隊長參賽的,但不過是掛了個名而已。
真正帶隊參加比賽的,還是齊桓、吳哲。
齊桓、吳哲二人,雖然也都各有所長,稱得上人才二字。
但是比袁朗、蘇七月的天賦異稟還是有差距的。
這一次的小隊賽,他們沒有犯任何錯誤,甚至也能接近原來的記錄。
可最終,還是以較大的差距,輸給了蘇七月的隊伍。
當然了,鐵路也知道,這種大比武更多是比的是特種兵的基本素質。
真正到了執行任務的時候,不可控的因素很多,很難說誰比誰更優秀。
但是蘇七月之前已經多次證明,在領兵作戰、執行高難度任務的水準上,他具備了超一流水準。
齊桓、吳哲想超過他,那幾乎是不可能的。
思忖至此,鐵路不禁暗暗嘀咕:得和老領導說道說道,儘快將七月調回來才行。
不管未來他分配到那支部隊,總歸在自己B軍區不是?
眼前這種令人心碎的場面,就再也不會出現了。
鐵路暗暗浮想聯翩的時候,蘇七月他們也完成了最後一項內容。
很快地,大螢幕上打出了一行字。
“C軍區代表隊已經完成全部18項的競賽內容,最終成績統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