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是,天下震動,各方勢力皆盯著燕州的局勢,那劉彧可是天子親封的燕州牧,若是劉彧身死,那朝廷必將顏面盡失,於是朝廷親自派了侍郎持天子符節來到燕州,要公孫蠡放了劉彧......”
“以公孫蠡的行事做派,怕是天子親至,也保不下那劉彧吧......”蘇凌沉聲道。
“那公孫蠡不但不尊朝廷,更是當眾將前來宣旨的侍郎扒光衣服,懸於城頭之上羞辱了一番,最後讓他穿了罪衣罪裙,趕出了燕州......朝廷四野震怒,卻也無計可施......”
“便在此時,那公孫蠡卻忽然接到了堂兄公孫垣的來信,在那信中,公孫垣以長兄自居,斥責公孫蠡所行所做乃是大錯特錯,更是對朝廷的公然抗命,要求他立刻將劉彧釋放,並將燕州一切軍政事務交還給劉彧,並限他三日之內,率本部兵馬,回到玄兔郡......”
“那信中說得清楚,若是回來的早了,兄弟之情仍在,若是回得晚了,從此之後,莫要怪他不念兄弟情深!”
蘇凌聞言,有些意外道:“公孫垣倒是忠於朝廷,忠於天子啊......”
邊章搖頭道:“其實公孫垣野心也不小,以他之才,如何看不出,朝廷是有意抬舉他,刻意打壓公孫蠡的呢?只是這些事對他百利而無一害,所以他也樂得朝廷如此做......然而他雖然有野心,但也知道他自己的實力一般,不過一邊陲州郡太守,手中統共十萬多人而已,所以逐鹿中原,問鼎二十八州,他也只能想想而已......”
“那公孫垣之所以寫這封信,是因為朝廷施壓,他不得不如此,再者他也不想公孫蠡就此做大......所以,他便順水推舟,一則向朝廷表忠心,他那玄兔太守的位置便也就穩固了;二則,也能趁此機會,撈些名望出來......”
“然而,那公孫蠡見信之後,氣惱至極,咬碎鋼牙,將那封信撕了個粉碎,然後命令手下,明日將劉彧壓到燕州城頭,開刀問斬......”
“劉彧被殺當日,燕州天降大雨,天也為之哭泣,燕州許多百姓自發聚集在行刑道路之上,哭拜於地,口頌劉彧恩德......當時的公孫蠡,雖然權利達到了頂峰,卻失去了寶貴的民心啊......”
“公孫蠡既斬劉彧,便自封為煙易二州大都督,一躍成為整個大晉東北疆最大的勢力.......後來,那四世三公的沈濟舟單騎入渤海,奪了渤海之位,厲兵秣馬,方稍可與公孫蠡相提並論......”
“然而,玄兔太守公孫垣和兄弟公孫亢,卻是在此事中失了顏面,深恨起了當年的兄弟公孫蠡,加上燕州易州與玄兔郡本就不遠,公孫蠡勢大之後,公孫垣兄弟感到了威脅,於是利用天下輿論譁然之際,竟寫了一篇檄文,檄文之中痛罵公孫蠡不忠不孝,不仁不義,更向天下昭告,將公孫蠡從公孫氏族譜之中除名......自此公孫氏中,再無公孫蠡之名......”
“那公孫蠡卻也根本不在乎,聞言大笑,諷刺那玄兔公孫氏不過是靠著口舌賣弄之輩,他更是不屑與之為兄弟......於是那公孫蠡緊接著釋出了告天下書,書中言明,斷去與公孫垣、公孫亢親族關係,自此,公孫蠡自改其姓為拓跋......”
邊章頓了頓道:“所以,如今的大晉子民,提起公孫蠡,稱其舊名的有之,稱其拓跋蠡的,亦有之......反正不管是公孫蠡,還是拓跋蠡,都是他一人罷了!”
蘇凌恍然,緩緩點頭。
“再後來,王熙亂國,劫持天子,禍亂朝綱,天下二十八路雲集討王熙,那公孫蠡或許考慮到劉彧一事上,他畢竟有虧於大義,便加入了討伐王熙的各路勢力自中國,由於公孫蠡麾下多騎兵,白隼衛作戰驍勇,因而屢立功勳。他的名聲這才開始轉變......”
“王熙伏誅之後,朝廷為平衡各方勢力,以安其心,便順水推舟,承認了公孫蠡的燕易大都督的身份......至此,公孫蠡的這個官位才名正言順......”邊章說道。
蘇凌聽完,點了點頭道:“原來還有這麼多的舊事......可是,師叔,你說了這許多舊事,卻並沒有提及公孫氏與靺丸之間有什麼恩怨啊......”
邊章道:“莫急,事情總是要說清楚的......那公孫蠡做了燕州、易州之主後,整個大晉的東北疆,便出現了三家大的勢力,便是我方才說的,渤海沈濟舟,燕易拓跋蠡,玄兔公孫兄弟......其實除了這三家勢力之外,還有一股勢力......這股勢力,乃是此三家共同的敵人,說得大一些,乃是整個大晉的敵人!”
“靺丸!......”蘇凌出言道。
邊章點了點頭道:“靺丸部在列國征戰之時便已經出現了,不過當時,靺丸部族多以鬆散的部落,遍佈在靺丸島上......那靺丸島的位置,蘇凌,你可知道?......”
“這個我還是知道,與渤海州隔海相望......”蘇凌忙道。
“不錯,靺丸部本就是一小小的島國,資源貧乏,國土狹小,民丁不興,不受中土王之教化,因此在最初很長一段年月中,都是一些未開心智的粗野蔽民......直到我大晉與先朝更替之時,那靺丸部出了一個首領,頗有些本事,統一了整個靺丸島,也是在那時,靺丸政權才正式建立!”
“然而,這靺丸部從建立開始,就野心勃勃,那靺丸汗知道困守孤島,必將越來越積貧積弱,便將貪婪的眼光對準了隔海的我中土......”
“當時神州之內,先朝與我大晉正戰火不斷,王朝更迭,大戰四起,民不聊生,一片混亂......那靺丸汗便以為有機可乘,於是幾乎盡起靺丸部男丁,造了戰船,渡海而來犯我神州......”
“當時神州到處交兵,自然無暇顧及那靺丸賊兵,靺丸趁機佔了燕州、易州、玄兔,以及渤海等大部疆土。尤其是玄兔郡,竟盡喪敵手......”
“當時的玄兔,比較特殊,算是先朝的一個藩屬國,玄兔土著民族便是夷吾族......關於他們的事,蘇凌你應該知道的......畢竟當年龍臺......”
蘇凌點了點頭。
“靺丸攻下玄兔,逼當時夷吾王稱臣,宣佈效忠靺丸,夷吾王心向大晉,自然不屈服,於是靺丸幾乎屠盡了整個夷吾王室和族人......”
“後來,大晉立國,幾次三番與靺丸交戰,收復了不少失地,玄兔也盡歸大晉,大晉當時的朝堂,費盡心力,尋回了當年的夷吾王室血脈,重繼玄兔藩屬之位。”
“然而,靺丸窺伺我大晉之心不死,屢次在沿海一帶生事,挑起事端......沿海州郡為其所亂,百姓苦不堪言......”
“後來,嗎靺丸部族之中出現了一位頗有才能的女汗王,便是卑彌呼女王,經過許多年的發展,積蓄實力,再次發動侵我神州的大戰,這一次......卻碰到了我朝先帝在位,當時我朝傾頹之勢已現,青羽賊眾勢大,朝廷忙著剿滅叛逆,那玄兔第二次落入了靺丸之手......”
“後青羽叛逆被剿滅,我朝重新收復玄兔,因玄兔夷吾族王子下落不明,我朝便徹底地接管了整個玄兔郡......”
“一直到當朝天子之時,公孫垣兄弟才進駐玄兔,成了聽調不聽宣的,世襲玄兔太守......”
“這便是整個玄兔郡與靺丸部深仇大恨的始末......”
“那自此之後,玄兔郡和我大晉東北沿海郡縣可安穩?......”蘇凌問道。
“如何能夠安穩,就算當年靺丸一敗塗地,卑彌呼女王也死了,靺丸分崩離析,過了幾年,竟然又出了一個女王,竟然也號卑彌呼,此女又一次統一了整個靺丸,這個人,便是如今的靺丸汗了......也是孔鶴臣暗中勾結的異族之人!”邊章嘆息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