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菡跟沈默商量好,既然沒有公務,那教育下一代的重任,當爹的自然責無旁貸,他答應的倒挺痛快,誰知整天就知道帶著三個孩子玩,摸魚兒、玩鷓鴣、鬥蛐蛐、放煙花,逛天橋,捉迷藏,玩得極其投入……就連他都整天弄得一身泥巴,哪還有原先的風流模樣?看起來就像要把童年的遺憾補回來一般。
若菡起先還能忍住,心說這是分別太久了,父子先親熱親熱吧。可一晃過去半個月,還是這麼玩,孩子們整天開心的不得了,她這下可坐不住了,本以為有個狀元爹教著,這就該一萬個放心了,誰知沈默竟一味的帶著兒子野,哪有這樣教育孩子的?
她心說我得跟他談談,便委婉問沈默道:“老爺當年也是這麼教你的?”
“當然不是了。”沈默搖頭道:“我這麼大的時候,已經開始寫字了,能背過《三字經》、《百家姓》了。”當然,他說的是這一輩子。
“那你……”若菡強忍著氣憤,用平和的語氣道:“是不是也該教孩子們讀點書了?”
“不急吧,”沈默卻不以為然道:“還不到五歲呢,過兩年再說……”
“還要過兩年?”若菡的聲音明顯變尖道:“人家的孩子已經開始識字了,他倆怎麼能晚兩年呢,這一開始就落下,將來要追可就吃力了!”
“何必呢?”沈默嘆口氣道:“四五歲的孩子,懂什麼‘曰月盈昃辰宿列張’,天真爛漫的小人兒,被規尺逼著死記硬背,小手打腫了,眼圈哭腫了,卻硬記些完全不懂的東西,你這個當孃的忍心嗎?”
“我身上掉下來的肉,我能不心疼?”若菡眼圈發紅道:“可是這年頭,不讀書有什麼出路?你不也是十年寒窗苦,才換得一朝天下知嗎?怎麼到了自己的孩子,就不讓讀書了呢?這得虧是親生的……”
“沒說不讀,只是還不到時候,”沈默緩緩道:“既然讓我教孩子,那我怎麼管、怎麼教,你就不用艹心了,反正橫豎不會給你教壞了就是。”
見他主意已定,若菡也沒轍兒了,嘆息道:“反正是你自己的兒子,將來沒出息可別賴我沒生好。”
沈默拉著她的手笑道:“瞧你說的,咱的寶貝兒子我能不上心嗎?這事兒自有主意,你一萬個放心就好了。”
若菡無奈的點點頭,心說:‘我哪能放心的下啊……’也只能由他去了。
只見這天早晨,沈默抱著平常,跟阿吉和十分並排坐在門檻上,仰頭張望著房簷下,經過的下人都掩口偷笑,也讓若菡無可奈何……起先是阿吉和十分先發現,有一對燕子在房簷下築巢,小孩子對這對不速之客不甚歡迎,想要用竹竿把它們攆走,但沈默告訴他們:“燕子來咱家築巢,是咱們的福分,可不能攆走嘍。”
“為什麼呀?”四五歲的孩子,最討人嫌的地方,就是沒完沒了的為什麼,但好在沈默假假也是一代才子,應付起來自然毫無困難,他反問兩個小傢伙道:“你們喜歡春天還是冬天?”
“春天!”孩子們道。
“為什麼呀?”沈默笑道。
“春天不用穿棉襖……”“春天開花……”“不冷……”“可以吃果果……”
對他們的發散思維,沈默十分的開心,道:“說的太好了。這子呢,正是報春的使者,它們飛到哪裡,就給哪裡帶來春的綠色,你們想把春天趕走嗎?”
“不想……”孩子們一起搖頭,便蹦蹦跳跳的對那銜著草葉進進出出的燕子道:“子快住下吧!”
“噓……”沈默伸食指於唇邊,小聲道:“剛來的子都是怕生的,咱們要小聲點,不要嚇到他們!等築好巢就不要緊了。”
孩子們趕緊捂住嘴,唯恐真把春天嚇跑了……於是從這往後的幾天裡,看子築巢,便成了孩子們每天必做的功課,吃完早飯就坐在門檻上,看著那對燕子夫婦銜著草泥飛進飛出,視察工程進度。
但那對燕子應是新嫩,對築巢還不在行,不停有泥巴草葉掉下來,都兩天了,才壘了那麼一點點。看著燕子夫婦白忙活,讓阿吉和十分著急道:“爸爸爸爸,我們幫幫它們吧。”
沈默輕拍著懷裡已經睡著的平常道:“不要著急,子自己會弄好的,如果咱們幫忙弄它的巢穴了,子回來了,就永遠都不會再來咱們家了!”
“啊……”孩子們瞪大眼道:“為什麼呀?”
“因為子有志氣,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沈默微笑道:“你們都這麼大了,還要孃親幫著穿衣服,吃飯也要大人喂,是不是該向子學習呢?”
“嗯……”孩子們懵懵懂懂的點點頭,雖然不知道為什麼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卻不想輸給子。
孩子們看累了,沈默便讓他們靠在自己膝上,教他們唱起了《詩經》上的歌:“燕燕于飛,差池其羽,之子于歸,遠送於野……”當然只教這四句,也不求他們記牢靠,只要孩子們能體會到詩歌之美、不忘這可愛的子就可以了。
整個三月裡,沈默都盡情享受著閤家團圓的天倫之樂,或是帶著妻兒至京郊踏青,或是在家中與幼子嬉戲,一家人其樂融融,恍如過上了神仙般的曰子。
但在京城這個馬蜂窩中,又豈能獨善其身?就算你不找麻煩,麻煩還找上你哩……就在那對燕子終於築巢成功,孩子們喜悅的蹦蹦跳跳時,又一個不速之客上門了。
“老爺,有位鄒大人,說是您的同年。”沈安奉上一份樸素的名刺,沈默看一眼,點點頭道:“請他前廳用茶,我換身衣服就出去。”
把孩子們交給柔娘,他進去屋裡洗洗滿手的泥巴,又讓丫鬟梳了頭,這才換件乾淨的直裰,出了垂花門。
前廳中,一個相貌愁苦的中年官員正在那坐臥不安,不時張望著遮住里門口的屏風,直到沈默從那裡轉出,他才面色稍定,忙不迭上前施禮道:“鄒應龍見過年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