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手段也各自不一樣,如邁克爾··帕特里克和他的父親卡爾·帕特里克創辦的Carmike&nas院線,專門針對人口在20萬人口以下的農村或者郊區,而且大部分老影院都是68個廳。原因簡單,這些地區競爭力不強,由是得到迅速發展。不過北美懂的,除了各大城市外,餘下的都是地廣人稀之所,一個勁地在“鄉鎮”發展影院,最終休想有好下場。00年後不得不申請破產保護,經過大規模的調整,這才起死回生。
至於12王首富斥資收購的北美第二大影院AMC影院,走的是大城市道路,此外,也注重創新,早在63年就引進了多廳影院,1995年,AMC發明並建造了首家巨型多廳影院(Megaplex)AMC GRAND(24個廳)。
那麼收購院線需要多少錢?
王首富在12年收購AMC影院花了26億美元,搶購了美國和加拿大347家影院的5048塊螢幕(幾乎相當於北美總螢幕百分之十二,而且含金量很高)。此後,AMC以1.75億美元收購了連鎖院線Starplex&nas、以12億美元收購了卡邁克電影院公司,以12.1億美元競標購買歐洲的UCI&Odeon影院集團。
08年,美國第一大院線公司,Regal娛樂集團以2.1億美元獲得了Consolidated Theatres院線旗下的28家“黃金位置”影院400塊銀幕。
那是二十年後的價格了,在這個低谷期,收購院線的成本,只是他們的四分之一,五分之一。也就是李默拿出三十來億美元,便可以拿下北美所有院線。
但這是不可能的,能達到未來Regal的規模(五百多家影院,六千多螢幕),李默就滿足了。
若僅是這一目標,很容易實現的。
不提別的收入,就是每年幾部大片的分紅,愛奧工作室也會獲得大量利潤。
但李默目標遠不止這個,他走的也是AMC路線,以大城市為主,此外,許多影院不是買下來的,而是租憑的。租憑也可以,美國大街上各個商店,最少八成是租賃的。
可是影院未來的趨勢是3D,數字3D,IMAX巨廳,即便沒有這些,李默也打算改造,如將體育場的階梯式座椅引入影院,從而保證每一個座位的視線都不受阻礙;扶手設為可調節式,將扶手抬起來就可以形成情侶座;在扶手上設定一個杯託,以方便觀眾放置飲料。
其實這也是AMC發明出來的,後來又傳到了中國。
現在美國房價比較便宜,李默將租賃的影院房子打算全部買下來,當然,這麼做,增加了收購成本,也增加了談判的壓力。不過以後想怎麼改造,就怎麼改造了。畢竟愛奧是他一個人的公司,這些事又容易扯皮。
加上改造的費用,因此愛奧工作室也會貸款,但離李默所說的大片時代還有五六年辰光,時間上不急,將院線拿下來,房子都是自己的,至少省去一部分房租,院線也會帶來更多的收入,雖背上貸款,貸款壓力不會太大。
甚至李默還提出,若是周邊百姓多,影院廳少,也可以將周邊的房子買下來,為以後擴大做好準備。一旦如李默所願,等於李默擁有七分之一北美院線。院線的支出,稅務,水電費,美國水電費其實價格真的很公道……工作人員薪酬,維修費用,但房租也佔據著一個大頭,省去了房租,李默等於將40%以上的院線分成拿到自己口袋了,況且還有可口可樂、爆米花以及周邊所帶來的分成。
而且不用李默拿一分錢,所做的只是揹負合理的貸款,然後就可以靜等著大片時代的到來。那麼到了10年後,即便李默“靈感漸漸枯竭”,愛奧工作室依然一年最少能帶來四億多美元的純收入,還是現金流……
不過眼下增加了李默資金的困窘,至少在96年前,不要指望愛奧工作室的分紅了,00年前,愛奧工作室只能拿出少許分紅,05年前院線方面不可能會盈利。當然,過了05年,愛奧工作室利潤又會變得很可觀,而且也讓李默在好萊塢也擁有了更多的話語權。
其他的公司,還是需要李默資金的支援。
國內的,福耀、宜富與孤兒院不用說了,還有幾個縣的學校馬路,但這個可以用中行的貸款,頂多替宜富從國外買來一些儀器,種子,種苗,會動用一些外洩。
開發區的建設,也是以中行貸款為主,不過也要動用一些外匯。
華碩要購置直銷店,眼下以亞太地區為主,這一地區對電腦質量要求不是太高,看重的是功能與價格,等到技術進一步成熟,明年會逐步進軍歐美市場,眼下利潤儘量地繼續放在自主研發上,因此還需要李默支援大量資金,得持續支援兩到三年時間。
高通一個大傢伙即將推出來,但最少還得要支援到明年夏天。
宜華明年就會推出手機,但還有其他產品的研發,最少得支援到後年春天。
臺積電與宜華差不多。
還有幾個月後寶華的投資……
攤子是很大,但在它們沒有成長起來之前,不用多,一個IBM就足以將李默所有的資產,包括股票,一起給碾壓了,而且人家還沒有什麼貸款,更不能與後來的三星相比。
因此李默從第二筆石油期貨上弄來的錢,又迅速撥了下去。
但這筆收入中,他勉強只佔了一半。
餘下的一半,他也沒有帶著這些客戶繼續投資,便將它們全部分紅了。
這筆錢,剛剛到三家基金客戶手中,當然,不會有人嫌它少,因為投入進入的資金更少,這已經是兩倍多回報。
所以許多人將李默圍住,不但商人,也包括這些明星,詢問李默對金融與未來經濟的看法。
其實不用多,只要抓住一根線索,未來就可以大發特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