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輛車子沒有去酒店,而是載著李默去了一家醫院。
這件事發生得有些古怪,先是洛杉磯的一個小女孩子得了肌萎縮側髓硬化症,也就是英國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生的那種疾病。
得了這種疾病,不會馬上就死,但它在眼下,也沒有治癒的醫療技術。
這個小女孩子家庭情況一般,最少不算太差。當然,病情發作,對於一般家庭來說,想維持這個治療費肯定吃不消了。特別是美國,別看美國有公立醫院與一些慈善性的私人立醫院,僅是一個預約就能將小病拖成大病,好不容易排上隊,一個檢查費用,又足以讓許多人承受不起。所以許多美國人跑到古巴去看病……
歐洲也一樣,許多人跑到印度去看病。
這才使得後來的奧觀海同志改革美國的醫療制度,但也沒有改革成功。
美國的醫療制度與體系與李默無關,問題是這個小女孩子是李默的粉絲。
確實是粉絲,榭夫曼派人核實過,在她沒有生病之前,購買了李默寫的各個版本的,李默策劃的電影除了限制級的,餘下的電影她都看過。她要看李默的電影,肯定帶著她的家人。
小女孩子病情越來越嚴重,她的家人面對著高昂的醫療費用,想要放棄治療。
這時候,小女孩子寫了一封信給李默,一旦放棄治療,無疑很快就要面對死神,她想在臨死前見李默一眼。
信寄到了愛奧工作室,但寄給李默的信不要太多,誰去看?
正常情況下,這個小女孩子註定要失望地離開人世。
就在她家人準備帶她離開醫院時,小女孩的母親憤怒地將這件事向媒體曝光。
小女孩確實是李默粉絲,但不可能每一個粉絲生病,李默就要過來看望,那麼李默還要不要做事,要不要生活了?然而沒想到,這件事在各個媒體推動下,迅速在美國引起了一個小的轟動。
榭夫曼打電話給李默,說了事情經過,同時也明確說了,背後有人在推波助瀾。未必是要逼李默來美國,然後在美國將李默幹掉……但多半,是藉機想抹黑李默名聲。
李默可以來看望,但開了這個頭,下次怎麼辦?特別是李默粉絲裡有一些半懂不懂的,又十分激進的小姑娘,說不定為了見李默,都有自殘的。
並且李默今年也沒有計劃來美國。
但李默想了想,還是來到了美國。不要小看了這些粉絲,粉絲多了,同樣也是一種保護傘,否則李默現在都用不著寫與策劃電影了。不過來了……順便將一些計劃安排下去。
於是他打電話,先讓榭夫曼支付了這個小女孩子的醫療費,讓她繼續治療。然而等到放寒假,親自來美國,有的媒體抹黑李默,李默索性稍稍高調地放了風聲,讓記者知道他這一行。
李默進了醫院。
這也是他第二次在醫院看望他的粉絲病友。
小姑娘才十六歲,正是花季年華,但生了這種病,看上去很可憐。
李默在病房門口問醫生:“沒有辦法治好嗎?”
幾個醫生搖了搖頭。
李默嘆了一口氣,然後回到病院,替這個小女孩子簽名,還給她唱了一首歌,也只能這樣了,況且李默還支付了她的醫療費。
來到走廊上,李默表情有些沉痛,不完全是裝的,他的心腸一直不壞。
走廊上有幾名記者要採訪,李默說:“薩拉是一個美麗的小公主……”
小女孩子的名字叫Sarah,另一層意思就是公主,不真是公主,這也是一個歐美常見的女孩名字。
“我先說事情經過,許多人寫信給我,但他們不知道我的地址,於是寄到了與我有關的各個公司,信件太多了,我也沒有時間一一觀看。而且薩拉得了這種病,更不應當去炒作。至少我知道了,決定看望她了,各媒體就不能炒作這件事。拿別人的哀痛來炒作新聞,我認為是無恥的。”
幾個記者臉上一紅。
“不過我想問各位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與粉絲無關,幫助別人是美德,但以我的能力,能不能支付所有患者的醫療費用?”
不說清楚,馬上就會讓李默頭痛。這些人不會問你能不能支付所有患者的醫療費用,而是說,你都這麼有錢了,粉絲生病看不起病,為什麼不幫助他們?
“第二個問題,不說我沒有時間一一看信件,就是有時間看信件,有沒有時間,看望每一個生病的粉絲?”
有明星與粉絲病者互動的,但那是做樣子的,能當真嗎?
李默話鋒一轉:“但我不來,似乎確實是無情,你們有沒有辦法來解決?”
誰能解決?
不要說一一看望患者,就是讓李默將所有粉絲寄來的信全部看了,都是不可能的。
幾個記者啞口無言。
李默又說:“不過我來了,也想到了一條解決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