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他們就不知道,為什麼李默從晶片轉稱到電池上。
“已經動手了,說實話,這個電池若是能研究成功,我可能用它來交換大量的專利……也包括謀利。”李默很老實地說。
聽著這些人的大名,居然李默還知道兩個人的名字。能讓他知道的,想一想在一些專業有得有多大的建樹?
“這電池……”
“張校長,你們簽好了字,再簽完第二份合同,我就會將相關的資料拿給你們看。”
“那好吧。”各個校領導都在上面簽了字。
李默又拿出第二合同,參與研究的人必須要保密,否則得賠償李默天文數字的違約金。即便洩露了,也休想能賠償起來。但李默也說了:“這是初步的合同,在我計劃裡,準備在這十年會拿出數十億美元用於相關技術研發,未來可能會更多,因此我希望我們第一次合作會十分愉快。”
本來李默心中底氣不是很足,與外國相比,中國技術還是很落後的,並且一些研究裝置又不大好購買,況且還有材料……特別是材料,想要在中國搞出來,材料同樣也得研究出來。
然而在美國,則會省心很多了,也會加快研發時間,但李默還是選擇在中國,中國得有這個東西,以後也是雙方拿捏的本錢。不博奕便罷,一博奕,前面是李默,後面是中國!
不過聽著這些專家的名頭,以及在各方面的造詣,李默忽然沒由來,底氣漸漸足了。他也幸慶來到魔都……北大與清華條件會更好,問題是人家研究的課題很多,未必會在乎。換其他地方,專家數量不足,質量也不足。正好魔都滿足了自己的條件。
大夥再次簽字。
李默這才從公文包裡拿出他昨晚弄出來的東西,也就是鋰電池未來的大約發展總方向。
鋰電池投入使用,得到91年索尼推出的一款鋰電池,效能提高了五倍,體積更小,重量更輕,待機時間能長達四五天,正是有了這款鋰電池,才為2G機的普及,創造出先天的條件。
李默之所以知道這段歷史,還是他前世時,看到三星手機電池爆炸,然後在網上搜集其原因,又蒐集了一些鋰電池的發展歷史資料,他記憶力還是不錯的,居然將大約的記了下來。
78年,他感到這段記憶會十分重要,也記錄在那個筆記本上。索尼的這款鋰電池依然存在著許多缺陷,李默也不知道具體的情況。他也沒打算與索尼搶時間,因為還有另一款比較簡單的鋰電池。就是96年有人發明的,具有橄欖石結構的磷酸鹽,如磷酸鐵鋰,會比傳統正極材料更具有安全性,更耐高溫,充電效能也遠遠高於索尼發明的這款鋰電池材料。
磷酸鐵鋰製造並不難……不過後面還有許多困難的。後來中國也很看好這個材料,但有許多困難掣肘著,磷酸鐵鋰製備時的燒結過程中,氧化鐵在高溫還原性氣氛下存在被還原成單質鐵的可能性。單質鐵會引起電池的微短路,是電池中最忌諱的物質。
因為這個原因,即便它出來了,日本也一直沒有將該材料作為動力型鋰離子電池的正極材料,但這一條對李默無妨,動力型是指電動車、衛星,而不是指手機,況且在這時候一旦將它弄出來,還是很先進的。
低溫效能差,作為手機等電子產品的電池,同樣不存在問題。
電池成本比較高,對加工環境要求苛刻,一致性差,難以有一個統一的標準。
智慧財產權問題,後來磷酸鐵鋰的基礎專利被美國德州大學所有,而碳包覆專利被加拿大人所申請。如果申請專利使用費,成本會高上加高,不申請,則繞不過去這兩個專利。
對於李默來說,又不存在問題,相反的,他用這幾個專利噁心人了。
因為磷酸鐵鋰的一些侷限性,後來又出現了鈷酸鋰電池,比容量高、綜合效能突出、但是其安全性差,沾到了鈷,成本非常高。於是許多公司又用錳酸鉀鋰代替了鈷酸鋰,還有碳酸鋰電池、鈦酸鋰電池,等等,李默一起寫在這份資料。
先是磷酸鐵鋰,將它研究出來後,才進行後面這幾種材料的研究。
另外根據其形態,李默還將它分成三大類,非水系鋰電池,缺點是阻抗高,導電率小,難以實現較大電流放電,生產要求高,成本高,存在著安全隱患。不過也有許多優點,高比能量,高比功率,長迴圈壽命,低自放電,無記憶效應,所以一直到後來,仍有許多人繼續研究它使用它。接下來便是液態鋰離子電池,後來又出現聚合物鋰離子電池,正負極材料是一樣的,區別就是用幹態或膠態代替了液體電解質。後兩者各有各的優點,後者優點更突出一點,也是鋰離子電池發展的重要方向,可暫時的技術還跟不上去。
聚合物鋰離子電池,那太遙遠了,李默寫下來,只是作為未來的一個研究物件。
李默還刻意寫了一些他能記得的正負極材料。
除了正負極材料,還有隔膜與電解液,其中隔膜乃是其核心關鍵,導電塗層是塗碳鋁箔,基體材料包括高階的聚丙烯、聚乙烯材料和新增劑。後來這些材料國內大多數從日本Asagard、Tonen(東燃化學三家隔膜公司進口。除了專利因素外,國內的技術也跟不上,而這三家公司都有自己獨立且先進的高分子試驗室。
別的不說,只要沾到了高分子試驗室,就知道為什麼李默一開口就將研發資金以億美元計算了。
困難不小,不過李默不缺乏研發資金,在坐的也是各個專業的專家,不缺乏人才,主要是李默將研發方向與材料一起指了出來……這才是最重要的,否則千萬種材料,慢慢摸索吧,弄不好比愛迪生挑選電燈泡絲的材料還要困難得多。
此外,李默與國內的這些專家不同,十分重視智慧財產權,只要研究出來了,就立即註冊專利,又搶了寶貴的時間差,這樣,就能利用智慧財產權,將各個公司研發的道路活活堵死。同時,李默臨行前,已經囑咐了郝立克向Celgard公司購買相關技術與專利授權,這可能需要不少錢,而且Celgard公司與88年上半年的高通不同,它不缺乏資金,81年公司剛成立時,註冊資金就達到了2億美金。當然,同樣是隔膜技術,發展方向不同了,Celgard公司更不會想到未來它在鋰離子電池中的重要性。雖花不少錢,可這個錢是在李默能承受範圍之內,雖牽連了許多行業,但遠不像晶片那樣,牽連之廣,讓李默一想起來就感到頭痛。
資料上大約就這些了。
也有不少,整整讓李默弄出來三四頁。
“你寫的這些材料沒有問題吧?”沾到了化工材料,那是老陳的老本行,他立即問道。
“校長,花的是我的錢,不是你的錢。”
“你的錢還是錢嗎……”老陳沒好氣地說,但對李默用錢的態度他是竭力支援的,李默的錢雖來得快,可這些錢準備用來投資研發技術的,來得正,用得更正。
都是專家,二十幾個人盯著這幾張紙頭,開始仔細地分析,哪些是可行的,哪些有困難的,哪些是極困難的。
這就是李默未來最重要的砝碼。
不僅僅可以用來換許多專利,等到這些公司將磷酸鐵鋰電池技術吃透,這邊又能推出更高階的鋰離子電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