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傍晚,那名隊長回來了,低聲告之姜鑲,三名士兵已解決,屍體和馬匹都找地方埋了,做得乾淨利落。
十一日,接近傍晚,大同城北門。
張發可、盧邦南帶著士卒們,在這裡迎接姜鑲的到來。
不多時,只見北邊官道上,馬車隊伍出現了,為首之人正是姜鑲。
兩人快速迎了上去。
“姜總兵,你總算回來了!”
姜鑲回來,兩人才感到有主心骨。
姜鑲笑笑道:“成功解決範永鬥,得了許多糧餉回來。盧參將,招兵招得如何?”
盧邦南道:“啟稟總兵,一個月二兩銀子,這麼高的軍餉,許多人都搶著要當兵,按照總兵要求嚴格考核,已有三千餘人考核過關。”
姜鑲徵兵要求,年齡為18至28歲,身體無殘疾,不能太矮,再過來是力量和體能考核。
力量考核為舉重物,體能考核為長跑,姜鑲都給出了相應的標準,許多報名考核不過關的被淘汰。
張發可道:“大哥,李參將那邊也有訊息傳來,在朔州成功查抄三家漢奸家產,第一批財物昨天已運到。”
朔州距離大同更近,比姜鑲更快運送過來很正常。
張發可再壓低聲音道:“大哥,回城後我再向你細細稟報。”
姜鑲點點頭。
這些內情只能最核心的人員知曉。
姜鑲帶著隊伍抵達北城門外,這裡施粥仍然在進行著。
施粥已進行了超過十天,這些饑民每天能喝上三碗熱粥,氣色好了很多。
姜鑲發現,饑民數量已明顯增多。
根據盧邦南說,這些饑民中,凡是在適齡範圍內的男人都報了名參軍,只有少數考核過關被成功錄取。
盧邦南又說,目前的饑民數量,比姜鑲出發時增加了好幾倍。
對於接受施捨的饑民數量,有相應的人進行粗略統計。
“姜總兵來了!”
饑民都向姜鑲望來,每人都充滿了感激之情。
馬車有序進城,姜鑲在這裡停下。
“謝謝姜總兵!”
“姜總兵是好人啊!”
“要是沒有姜總兵,我已餓死了!”
…………
姜鑲不可能無限期一直施捨下去,不可能養閒人,得讓饑民們幹活獲取報酬。
“父老鄉親們,我相信你們都不是懶惰之人,你們之所以餓肚子,是因為沒土地耕種,又找不到活計。我給你們活計,只要好好做,不僅可以吃飽飯,還有月俸領取。”
饑民們轟然叫好,他們都不是好吃懶做的人,每人都希望有活計養家餬口。
“大同鎮兵器作坊,需要許多工匠,沒幹過的也可以!”
在明朝,兵器製造由軍器局、兵仗局、火藥局等部門負責。
除了這些中央朝廷直轄部門外,亦有地方武器製造局,這是在中央朝廷監督下進行,特別是火器的製造,監督得更嚴格。
這種性質是:邊鎮向朝廷要錢,自己製造武器,朝廷嚴格監督。
比如戚繼光時期,就在薊鎮就新置虎蹲炮、火箭盤槍、碗口炮、石炮、炸炮、鳥嘴銃、夾鈀銃等等。
明朝的火器製造很長時間是裝備京營主力部隊,在京營衰落與邊疆危機常態化後特別是努爾哈赤起兵後),火器革新就從中央轉移到邊疆,其就近原則,各邊鎮開局製造越來越多;而工部的製造價格貴、質量差、不適應戰場。
在大同鎮,就有個軍器製造局,有專門的兵工廠製作冷兵器、火器。
只是,王樸照樣剋扣工匠月俸、貪汙用於製造武器的錢,導致工匠們怨聲載道,導致火器不太充足,比京城軍器局的火器質量好不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