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龍》記載了李小龍由出生到離去的各個階段的故事,它向大家展示了一個更真實的李小龍:可愛、頑皮、自強不息。李振輝在書中提及李小龍不但是個武林高手,更是個舞林高手:李小龍很時髦,他的CHACHA跳得非常好,還獲得過全香港CHACHA舞蹈大賽的冠軍!但當時由於他的“女朋友”過多,為了平衡女友之間的關係,李小龍“威逼”小他十歲的李振輝做他的舞伴......由此可見李小龍雖然年紀青青(輕輕),但為人處事已頗顯成熟;另一方面他的舞技出類拔萃,帶著一個小毛孩也能贏得冠軍。但是2008年10月12號(週日)中央一臺黃金時間19:55開播由陳國坤主演的《李小龍傳奇》之中並沒有提及李小龍還有個弟弟,更沒有“帶著一個小毛孩也能贏得冠軍”!真不知道誰是誰非,事情還是真實點的好!你說到哪裡說理去?
李振輝認為出書雖然可以讓更多人認識更真實的李小龍,但他的介面還是有限的,於是就選擇了把這個故事濃縮成兩個半小時左右的電影。據悉,李振輝與北京吉安永嘉影視文化有限公司達成電影拍攝合作意向,預計投資1億元,明年年初開拍《李小龍》。至於主演方面,屆時將在全球挑選飾演“李小龍”的扮演者,要懂功夫、要鬼馬、要有很好的演出經驗,此外,要對李小龍精神非常瞭解、要是中國人。至於外界呼聲甚高的周星馳,影片拍攝方表示也有進行接洽,但星爺的檔期已經排滿,可能無緣《李小龍》的拍攝。難道香港陳國坤不可以麼?他的長相可是大大的像李小龍,他的拳頭、他的怪吼恰似一個李小龍在世。當然選擇他扮演李小龍要比選擇甄子丹或是金城武要合適的多。
李小龍曾經主演過的故事片有《富貴浮雲》(六歲時拍攝)、《功夫》、《青鋒俠》、《盲人追兇》、《雷雨》、《無聲笛》(在好萊塢中途破產),他主演的功夫片有《唐山大兄》(1)、《精武門》(2由1971年拍攝)、《猛龍過江》(3,1972年李小龍自編自導自演)、《死亡塔》、《龍爭虎鬥》(4,由李小龍將好萊塢影片劇本Blood a
d Steel“血與鋼”改名為“龍爭虎鬥”) 、《死亡遊戲》(4.5,未完成)等。李小龍建立了自己的“截拳道”,是“詠春拳”的發展演義,他的師傅就是廣東佛山一代詠春拳大師葉問。傳說李小龍的拳法之快,可以一秒鐘打九拳!
2008年10月12號(週日)中央一臺黃金時間19:55開播由陳國坤主演的《李小龍傳奇》,李小龍祖籍廣東順德,1940年11月27日生於美國舊金山(原名三藩市),本名李振藩,族名李源鑫,藝名李小龍,生肖屬龍。他的童年主要是在香港渡過。1964年6月與美麗善良的西雅圖姑娘蓮達結婚移居美國,死於1973年7月20日,享年32歲或者說是虛歲33歲。其墓址在美國西雅圖的湖景墓園。墓基是用長方形櫻紅色大理石砌成,左邊書頁中間,是一個乾坤八卦圖,兩旁豎立篆刻著兩行字:“以無法為有法,以無限為有限”,右頁篆刻著:“You
I
spi
atio
Co
ti
ues To Guide Us Towa
d Ou
Pe
so
al Libe
atio
”(你的靈性繼續感染著我們,使得我們的身心重獲自由)。
成龍與周星馳最崇拜的人物就是李小龍。在李小龍逝世35週年之際,李小龍紀念館在廣東佛山建成,內有李小龍的生平事蹟及其日記、照片、影片、所用過的雙節棍。11月27日(週四),中央電視臺由阿丘主持的“今天故事匯”功夫也在播講李小龍的生平事蹟,說李小龍是四部半的傳奇人生。據說,中國1976年7月28號所發生的“唐山大地震”,就是因為李小龍之死所引起的,他的《唐山大兄(兇)》所引起的轟動正是意味著他死去三年之後的“唐山大凶”。當然,這一年,是隕石墜落的一年,是中國“十年。。。。”結束的一年,是新中國三個偉大人物逝世的一年。這三人正是周恩來、朱德、毛。。!
“截拳道”不僅是截擊的拳,也是截擊人的思想!是對中國文化,尤其是武文化的深層理解。同樣,說話如果針鋒相對也要達到這種截拳的效果!要先發制人,要先聲奪人!同理可論,“地對空”導彈也是一種“截擊”。李小龍“以無招勝有招,以無限為有限,是為武術之最高境界。”正所謂是“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也就是說“以無法為有法,以無限為有限,是為武術之最高境界。”《亂世英魂》裡有言,佛家有云:“法本無法,無法即有法。我本無我,無我即有我。以無法為有法,以無我為有我,以無限為有限,以無為而無所不為,是為佛法和武術之最高境界。”然而,在我看來,針對“截拳道”也應產生一種“洩拳道”,就是不截擊,讓敵人打不到你,也就是避其鋒芒,尋機再後發制人!所謂“一鼓而盛,再而衰,三而竭”,就是使對方洩氣,尋機出擊。也是以柔克剛,“太極拳”的一種。以無為而無所不為,以無法為有法,也正有此意。毛。。對國民圍剿的十六字方針正是“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正是“洩拳道”的一種廣義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