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綱實授江南巡撫,朝廷已經明詔天下,不日即將啟行。
按照朝廷的規矩,封疆大吏到任之前,除了陛辭皇上以外,還要面見朝廷首輔,聆聽教誨。
這日李天綱到宮中見過皇上與皇太孫,領過了聖訓,便來到當朝首輔,宰相劉汝長的府上。
劉府的書房之中,二人分賓主而坐。
劉汝長原是江南一失意書生,在前朝的時候,科舉屢次不中。待到太祖在金陵起兵,便投入麾下,算是個從龍老臣。
太祖征戰天下,屠滅群豪,劉汝長文韜武略,立下汗馬功勞。可以說,在太祖的輔弼之中,以他的功績最為顯著。
為了酬他從龍之功,立國之後,太祖便賜劉汝長為韓國公、世襲罔替。並用為首輔,乃是大正朝皇帝之下的第一人,百官之首。
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手握極大的權柄,兼之劉汝長為人嚴肅方正,不苟言笑,百官見他,有時竟比見太祖還要害怕。
李天綱雖為封疆大吏,此時坐在他的下首,心中不免也有些惴惴不安。
閒聊了兩句,二人便正式談起江南的公務。
劉汝長精通政務,從江南的錢糧賦稅,問到百姓興苦,再談到官員人事,事無鉅細,竟然一一都關照到。
這一談便是兩個多時辰,終於談完了正事。
李天綱心頭一鬆,便欲起身告辭,卻見劉相似乎沒有送客的意思,只好稍稍安坐。
“江南是皇上龍興之地,大正的根本,李大人,你可一定要穩住局面啊……”
劉汝長忽然嘆了口氣,語氣中似乎有些隱憂之意。
“下官謹聽恩相教誨。定當恪盡職守,為皇上效力,為恩相分憂。”
李天綱恭敬的回道。
劉汝長擺擺手,臉上憂色沒有稍減,“李大人是個明白人,今日召你前來,其實還有一番話要對你說。“
李天綱心中一動,隱約猜到劉汝長要說什麼,卻不敢胡亂答話,只好閉口不言。
“如今的局勢,想必你也看的很通透。大正看似太平興盛,實則……”
見李天綱不答話,劉汝長又接著說道。
“恩相何出此言?”
李天綱裝出吃驚的樣子,問道。
“李大人不是外人,當著你的面,老夫也便直說了。皇上年事已高,龍體也是一日不如一日,說句大不敬的話,不知道哪日便會駕鶴西去。如今太孫年少,國本不穩,這是老夫最為憂心之事。”
劉汝長站起身,看著牆上掛著的一副虎嘯圖,接著說道。
李天綱也連忙跟著站起身。
其實他何嘗不知道,皇上已經老了,太孫年少,為人又過於仁孝,外面的那些藩王們虎視眈眈,一旦皇上駕崩,局勢定然會有翻天覆地的變化。只是此等隱秘之事,關係極大,就算清楚,心裡暗自盤算便好,哪想到劉汝長居然當著自己直接說出來?
“老夫曾多次向皇上進言,皇上都不置可否,也不知道他心裡是如何打算的。若是想太孫坐穩大位,便要立下決斷。那些皇子們手握強兵,個個虎視眈眈,只怕就在等著皇上仙去的那一天,便要一逞心中之快。”
“皇上不做決斷,你我做臣子的,卻不得不提前做好計較。否則一旦皇上殯天,風雲突變,只怕你我首當其衝,死無葬身之地啊……”
劉汝長話說的越來越通透,甚至可以說,是大逆不道了。
李天綱越聽越是心驚,這種關係皇家大位之事,你說給我一個外臣聽,不知道是何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