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思一轉,李天綱便猜到了劉汝長的打算,頓時一身冷汗,心道,“這老狐狸是在逼我站隊啊。就是不知道,你是站在皇上的那些兒子一邊,還是站在皇太孫一邊,又或者是另有打算?”
心中暗自盤算,臉上卻絲毫沒有表露,只是恭敬的回道,“下官遇皇上聖恩,蒙恩相提攜之恩,不管事態如何,自當以朝廷為重,以恩相馬首是瞻。”
劉汝長背對著他,點點頭,也看不出臉上的表情。
沉默了一會兒,劉汝長又開口道,“李大人忠心為國,老夫自然是信得過的。只是今日之事,干係重大,還望李大人……”
說到這裡,劉汝長便即住口,緩緩的轉過身來,眼神似是兩道利劍,似乎想要看穿李天綱的內心。
李天綱趕緊雙膝一曲,跪在當地,“恩相請放心。今日之言,出恩相之口,入下官之耳,決然不會有第三人知曉。”
劉汝長點點頭,“李大人為官已久,當知曉其中的分寸。”
李天綱告辭之後,劉汝長又在那副呼嘯圖面前站了良久,方正嚴肅的臉上看不出悲喜,也不知道在思忖些什麼。
…………
回到府中,李天綱也是在書房中沉思了許久。
江南是天下之糧倉,財賦之重地,那些心懷異心之人,哪一個不是覬覦已久?
皇太孫有皇上撐腰,是正統的儲君,看上去贏面最大。
可那些藩王也不是省油的燈,仗著自己是天子血脈,皇上的骨肉,明裡對皇太孫恪守臣子之道,暗地裡都在招兵買馬,擴充實力,只等時機一到,便要將他們這個親侄子一口吞下去。
還有劉汝長這老狐狸,門生故吏遍佈天下,大半個朝廷都是他的勢力,幾乎將朝中的政事玩弄在鼓掌之間。他看上去雖是對皇上忠心耿耿,暗地裡誰知道他在打著什麼主意?
自己這個江南巡撫,看起來是個香餑餑,其實也是燙手的山芋,沒那麼好吃的。
朝廷局勢變幻莫測,自己一個不小心,便會被捲入其中,落得個萬劫不復之地。
“管你什麼皇子皇孫、當朝宰相,只要本撫的實力夠強,將來你們還不是要轉過臉來求我。”
李天綱忽然想明白了這個道理。
不管是誰,自己都要虛與委蛇,在局勢沒有明朗起來,決然不能輕易站隊。
待自己回到江南,要更加經營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將江南打造成鐵桶一座。這樣將來不管局勢如何變化,自己總是可以立於不敗之地。
“自己不能成為別人手裡的刀,而是要成為那握刀之人。”
想到這裡,李天綱把李侗喚了進來。
李侗的腿傷還未痊癒,卻已經能夠下地,在雙柺的支撐下行動。
瞧見兒子一瘸一拐的樣子,李天綱不禁又是心頭火起,暗暗咬牙,“待我得勢之後,定要你父子跪到我面前來求饒。”
李天綱好好囑咐了李侗一番。
讓他留在京都的太學裡用心念書,同時要密切注意朝廷裡的動向,隨時與自己聯絡。末了又特意叮囑了一句,暫時千萬不要去招惹朱平安那個小紈絝。
李侗一一記住。
其實那日他就已經被朱平安打怕了,就算李天綱不說,他哪裡還敢去招惹?
“來人啦,你等下去好生準備。三日之後,本撫打道回江南。”
一想到即將要回江南,那時便是海闊任魚躍,不像在這京都城裡處處受氣,李天綱不由得心情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