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二十一日,劉衍的回覆命令送到了都督魏漢軍前,魏漢當即召集副都督鮑羌、四川總兵官馬祥麟議事。
此時雲南總兵官沐天波、廣西總兵官李巖已經率部抵達了雅州臨關,並且送來書信言明二人已經做好北上進攻的準備。
於是魏漢在中軍大帳內當即說道:“閣老有令:命我等率軍繼續追擊固始汗所部,如今我軍兵分兩路已經完成了部署,大軍的錢糧、兵備補給也非常充足,後方糧道暢通,正是率軍追擊的好時機。”
“本督命令:大軍兩日之後從保縣、鎮安關出發,向西殺奔大金川、小金川一帶,各部夜不收搜尋敵軍蹤跡。”
“立即命令總兵官沐天波、總兵官李巖部,命其二人率軍北上進入小金川以南地帶,與我軍在小金川匯合後,合兵一處向西進發!”
因為之前各部夜不收曾在大金川、小金川一帶探查到固始汗圖魯拜琥部的蹤跡,所以兩路大軍如果能在大金川、小金川截住敵軍,便直接與之決戰,並不惜代價重擊敵軍。
如果沒能在大金川、小金川堵住敵軍,那就直接合兵一處繼續向西追擊。
鮑羌、馬祥麟當即領命,二人立即前去整頓兵馬。
兩天之後,明軍兩路將士幾乎是同時出發,進入了朵甘思都司故地境內。
數日之後,魏漢率領主力大軍進入小金川北岸,距離大金川還有三十多里。
但是各部夜不收依然沒有發現固始汗圖魯拜琥所部的蹤跡,這讓魏漢有些擔憂。
不過讓魏漢鬆了一口氣的是,此時沐天波和李巖已經率領雲南、廣西兩地的十三個駐防營抵達了小金川南岸,正在沿著小金川一路向西搜尋前進。
此時大、小金川一帶地形非常的崎嶇,到處都是山地和叢林,正所謂山高林密,給行進中的明軍將士帶來了非常大的困難。
而且這一帶的地形是東高西低,明軍各部將士越往西走地勢越高,幾天行軍下來,甚至已經開始有將士出現胸悶氣短的症狀,大軍將士的行進速度也隨之慢了下來。
六月三十日,大金川東岸。
魏漢率部抵達這裡之後,一面命隨軍民夫和輜重兵開始架設浮橋、尋找船隻,一面命各部將士就地安營紮寨,讓將士們喘口氣。
大金川周圍都是密林和崎嶇的山路,這給各部夜不收將士造成了很大的困擾,大部分地區的搜查都只能徒步進行,情報和訊息的傳遞速度也大打折扣。
“都督,沐總兵和李總兵也率部抵達了大金川東岸,正在南面尋找渡河點,一切順利的話,這幾天就可以率部渡河。”
副都督鮑羌大步走來說著,魏漢則是眉頭緊鎖,說道:“現在咱們的進軍太順利了,這個固始汗看來是鐵了心的要大踏步的後撤了。”
“是啊。”
鮑羌也是擔憂的說道:“咱們越往西走,地形越是複雜,地勢也越高,再走下去,恐怕將士們的身體也是吃不消了。”
魏漢說道:“我看,咱們也不能被敵軍牽著鼻子走,等大軍將士渡過大金川之後,便要放緩追擊的速度。大金川的西面百里外便是道塢城,先拿下道塢城,給我軍佔據一處落腳點,然後分兵攻略各處城池、寨子,不斷壓縮敵軍的活動範圍,逼迫敵軍自己出來與我軍決戰!”
鮑羌說道:“如此,我軍的兵力可就分散了!”
“我軍火器強勢,每佔據一地並不需要駐守太多的兵力,就完全可以堅守到援兵到來。現在的問題是,固始汗會不會回兵與我軍爭奪各處城池據點?”
鮑羌思索了一下,說道:“我看他一定會的,除非固始汗一路逃回烏斯藏,徹底放棄朵甘思都司故地!”
二人商議妥當之後,便通令全軍將領。
七月初三,明軍兩路全部渡過了大金川,然後合兵一處包圍了道塢城。
道塢二字藏語意為馬駒,因地形如馬而得名。相傳,道塢城所在的地形神似馬駒,故名。一說,在木雅貢嘎山下,一大一小兩匹野馬在肥沃的綠草地上安詳的吃草,一天神狩獵者見之,發箭射擊,大馬中箭而亡,馬駒驚恐而逃,逃至水草豐茂的道塢一帶安居下來,繁衍出無數風流傳說,道塢這個地名便據此而來。
在大明放棄朵甘思都司之前,道塢屬長河魚通寧遠宣慰司管轄,是宣慰司的治所,所以這裡的城池修築得也算是堅固。
“都督!”
大軍圍住道塢之後,隨即發起了猛烈的進攻,明軍將士們這些天日夜趕路,心裡都憋了一股火氣,此時全部發洩在道塢城上。
魏漢在中軍戰陣觀望前方便戰事,只見道塢城的城牆已經被火炮轟擊出不少的缺口,城中的守軍也沒有多少,估計用不了半個時辰就能拿下城池。
只是此時魏漢心中卻越發的不踏實:道塢這麼重要的城池,固始汗圖魯拜琥竟然也不固守,看來此人還真是拿得起放得下啊!
這時副都督鮑羌走來,說道:“有夜不收來報,在我軍周圍陸續發現小股敵軍的蹤跡。”
“是斥候?”
“不像,應該是小股襲擊人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