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第二章 四戰之地起殺聲
四戰之地起殺聲
邯鄲古道黃塵騰,中正北犯三路兵,
四戰之地劉伯承,擊破蔣生黃粱夢。
攻其強者弱也強,高公起義美名揚。
活捉敵帥馬法五,劉鄧勝算古戰場。
國民黨軍沿同蒲、平漢、津浦鐵路3路並進,深入到華北的腹地。中路平漢路的敵軍分兩個梯隊行動,第一梯隊第40軍、30軍和新編第八軍及河北民軍一部,已經進到新鄉以北,先頭到達湯陰。第二梯隊32、85軍等已經到達新鄉一線。進攻的敵軍共8萬餘人,而劉鄧集團只有六萬兵力。所以提出,集中主要兵力殲擊敵的第一梯隊。
命令參戰部隊區分路東軍和路西軍,以第一縱隊及冀魯豫軍區部隊為路東軍,以第二縱隊、第三縱隊及冀南、太行軍區為路西軍,對敵人實施東西夾擊。太行軍區七分割槽3個團組成獨立支隊,負責騷擾敵人,待戰役開始後控制漳河渡口,切斷後續敵軍的通路。
沿平漢路北犯的三個軍都是原西北軍,第30軍是第十一戰區司令長官孫連仲的基幹部隊,第40軍由戰區副司令長官馬法五兼任軍長,是北犯的主力。新8軍由另一副司令長官高樹勳兼任軍長,戰鬥力較弱。馬法五、高樹勳長期以來受國民黨中央系和孫連仲等的排擠,心懷不滿。高樹勳不願意充當新的內戰的急先鋒,暗中與有聯系。馬法五原是河北省省長,不久被孫連仲取代。
10月18日,敵人第十一戰區司令長官孫連仲命令,部隊迅速北進,他狂妄的說:“平漢路幾個土八路有什麼了不起,想當年日本人在臺兒莊、襄河還不是被我們打的落花流水。”他提出的目標是:兩天到安陽,五天下邯鄲,十天到石家莊。
10月20日,敵人先頭部隊已經佔漳河南岸嶽鎮、豐樂鎮掩護架橋。這時路西軍和冀魯豫軍區部隊尚未趕到。劉鄧急令一縱楊得志、蘇振華扭住敵人,實施大縱深運動防禦。組成阻擊敵人三道防線。
22日,一縱的4團在傅學階團長的指揮下進入第一線陣地,扼守東南坊及附近村莊,上午10時敵40軍兩個團進攻,4團給於敵人重大殺傷後,主動撤至長巷營地區,構築第二道防線。
23日拂曉,一縱主力進入第三道防禦地區,一旅擔任正面阻擊敵人,2、3旅集結一旅側後。一旅旅長楊俊生在關鍵的時刻,率領旅部人員沖入一線陣地。6團陣地失而複得。一縱的頑強戰鬥,雖然人員傷亡很大,贏得時間。主力部隊到達指定地位,形成了對敵人的三面圍攻。
劉伯承下令總攻,主要攻擊目標選定為40軍106師,該師是敵人的強點,但遭到第一縱第一旅的阻擊消耗,戰鬥力大大減弱,而它又處包圍圈中西北角的突出位置上,這不僅能夠就地轉用兵力,而且容易分割和圍殲。
第一縱隊司令員楊得志接到攻殲第106師的戰鬥任務後,指揮部隊在友鄰部隊的配合下,先把106師從敵人防禦陣勢中割裂出來。然後三個旅從三個方向向心攻擊,分割圍殲,經過兩日的激烈戰鬥,到30日基本殲滅106師。收到了“攻弱則強者也弱”的效果。
高樹勳率領一萬餘人起義,不但改變戰場上敵我力量的對比,而且使國民黨軍的戰場上出現一個大缺口。劉鄧可以抽出手來對付40軍和30軍了。
包圍圈中的敵人,完全陷入人民戰爭的火海之中。敵十一戰區副司令馬法五率領的二萬人,被我軍圍追堵截,逃串至前後旗杆章、辛莊、馬營一帶據守頑抗,喊叫求援。被阻隔在漳河南岸地的32軍,為解救馬法五,向我漳河南岸的部隊發起猛攻。
劉伯承說:“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要集中第一、二縱隊先解決馬法五的長官部。”“絕不能讓32軍加上來。”小平說。
11月1日上午,楊得志調整戰鬥部署,決心放棄對馬營和後旗杆章的攻擊,集中主力,採取猛虎掏心戰術重點攻擊前旗杆章,實現首先殲滅敵人司令部的要求。將主攻的任務交給一旅楊俊生。
11月2日中午,一縱三旅警衛連報告,他們活捉了馬法五。此戰役勝利結束,俘虜敵人1、7萬餘人,繳獲大量武器裝備。
述評:
一)、此戰役預設戰場非常好。劉伯承把戰場預設在漳河以北,邯鄲以南地區。1、是此地西有太行山作屏障,東面是漳河、滏陽河兩水之間的河套地帶,地勢平坦,土質多沙,除村落外,敵人難以構築有效工事。2、這裡是太行、冀南、冀魯豫、如果敵人佔領此地區,越過邯鄲與石家莊之敵會合,晉冀魯豫軍區部隊將難於完成堵截任務。邯鄲是古今的戰略要地。
二)、充分利用敵人矛盾,瓦解敵軍,成功的實現高樹勳率部起義。
三)、實踐證明劉伯承提出的“攻弱則強者也弱,攻強則弱者也強”的用兵原則是正確的。此戰役提出打村落的戰術和大縱深的機動防禦對戰役的勝利起到重要作用。這些戰鬥經驗,是我軍的寶貴財富。
注:一)、邯鄲是古代趙國國都,向有“四戰之國”稱號,是因為趙國“東鄰燕齊,西邊秦,南界韓、魏,北迫匈奴”數距四之敵。邯鄲解放後,晉冀魯豫邊區政府遷到這裡,中央局、軍區也來到這裡,立足於這裡的晉冀魯豫部隊,東可協同山東、蘇北,西可配合陝甘,南可支援中南,北可策應晉察冀,是名副其實的“四戰之地”。劉伯承很重視這個戰略要地,曾多次說:“我們處於四戰之地,要負起四戰之軍的光榮任務”。
二)、黃粱夢——唐代沈既濟所著《枕中記》裡的故事的盧生,是一個窮酸的書生,多次進京趕考,都名落孫山。一次中途住邯鄲驛站中,遇到呂翁,哀嘆生不逢時,懷才不遇。呂翁給他一個青瓷枕,讓他睡覺,等店主蒸熟黃粱米飯。他夢中娶妻生子,金榜題名,立了戰功,官生節度使,還做了十年丞相,高官厚祿,兒孫滿堂,真可謂享不盡的榮華富貴------醒來是一場美夢,黃粱米飯還在鍋裡。這裡是說蔣介石發兵進攻解放區,搶勝利果實,到頭來是一場黃粱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