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攻城拔寨,又有抱犢山鼎力相助,如蝗蟲過境般佔據威勝,汾陽,林州,刑州,昭德等州城府縣。靠著兜售低價精鹽來收買人心,招兵買馬,聚集了二十多萬大軍,號稱四十萬,虎踞河東。
一路十萬大軍,浩浩蕩蕩殺向晉寧,蓋州。眼看晉國地盤越來越大,兵力越來越強,田虎如何不高興?
相比河東晉皇!淮西楚皇王慶緊隨其後。號召荊湖路好漢投奔,與朝廷軍隊碰撞。憑著人多勢眾和越戰越勇,打得朝廷節節敗退,先後佔據州城。惠及百姓招兵買馬,號稱二十萬大軍分兵橫掃。
排在最後的要數江南方臘,除了面對朝廷精銳大軍,隊伍表現差強人意外,方臘集團費盡心機攻破明州奪取官鹽司,卻
沒有解決大量海鹽的問題。
沒有手段來惠及百姓,光靠教義蠱惑來招兵買馬的確有奇效。但沒人是傻子,也埋下了深層次的後患。
宋朝廷,面對三大反王從最初的疲於奔命逐漸適應了。各地招收青壯入伍訓練,又調集精兵強將。又從汴梁城抽調兩萬皇城精銳,共計四十萬大軍。
十五萬大軍殺向河東。分別由前朝四大節度使率領。河南河北節度使王煥、上黨太原節度使徐京、京北弘農節度使王文德,雲中雁門節度使韓存保。
穎州汝南節度使梅展、中山安平節度使張開、江夏零陵節度使楊溫率領十萬大軍馳援淮西戰場。
十萬大軍南下。隴西漢陽節度使李從吉、琅琊彭城節度使項元鎮、清河天水節度使荊忠帶隊圍剿方臘。
最後五萬大軍調往濟州和青州等地。
另外還從西軍抽調出三萬精銳,殺向蹦得最歡的田虎。
潞州抱犢山最先與朝廷軍隊碰撞!
而且碰上了勁敵,河南河北節度使王煥率三萬邊軍精銳。“十節度”之中,為首的“河南河北節度使”就是王煥。這老傢伙年輕時候風流倜儻,戎馬一生。打仗經驗豐富,處處針對抱犢山騎兵。
依託大命府為大後方,三萬精銳混合兩萬地方廂軍部署在各處,憑堅固的防禦工事和地利抵消騎兵優勢。己方陣腳穩住後,牢牢牽制住抱犢山騎兵。
這老傢伙的確是老當益壯,武藝高強。
抱犢山搬
倒山歐陽壽通,落雕弓唐斌兩員猛將。先後與之大戰五十回合,不分勝負,鬥陣互有勝敗。
原本配合草頭大王田虎攻城拔寨的勢頭立馬止住。遲遲沒有進展,從瘋狂進攻姿態轉變為防守對峙。
其實這也是梁山大本營的策略!
田虎坐擁三十萬大軍,已經足夠強大,不需要抱犢山聲援。否則宋朝廷奈何不得,尾大不掉是麻煩。
抱犢山強人轉攻為守,表面上時常派遣騎兵伺機而動。兵分多路來討敵罵陣,卻無法引誘對方來攻。
實際上暗地裡,經營佔據的二十多座縣城。無償援助那些窮苦百姓,發放錢糧,免費治療頑疾。極力唱衰腐朽的宋朝廷,揚言提供海外避難之所在……
正是因為這樣,抱犢山招兵買馬和吸納百姓很順利。透過水路運輸,各縣城好幾萬百姓赴海外定居。同時佔據地盤,也為抱犢山帶來可觀的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