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華山眾多頭領當了一回群演過了一把使用計謀的癮。對自家寨主王進更加敬佩,真是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僅用一個連環便消滅了西路軍。
而對於延安府那個將門之後統治官就非常的不屑。認為這廝就是一個優柔寡斷,靠先祖蒙蔭的草包。
高建,高建,呸,就這熊樣還高見。
眾人罵歸罵,但還是堅決執行自己的任務,清剿殘敵。高建率領殘兵敗將逃亡,身後,那些被糾纏或者被圍困的禁軍面對幾倍於己的敵軍,為了保命只能投降。熱血之士負隅頑抗,則被絞殺殆盡。
一場場圍剿戰非常順利,只有東岸兩千騎兵四散奔逃花了點時間。不過圍追堵截之下逃脫者寥寥無幾。
此戰,八千禁軍除了故意放跑和走丟的大概上千。剩下的都被留了下來,死了兩千多,其餘被俘虜。少華山也有百八十人倒下,受傷者超過千人。
這就是戰爭,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王進被朝廷所不容,在這個時候仁慈就是對自己殘忍。
抓俘虜,清點人員傷亡之餘。同樣也是高高興興打掃戰場,收拾戰利品的環節。禁軍貢獻的鐵甲,強弓勁弩就不說,接受的箭矢,鐵片等軍事物資堆積。其中重型器械拋石機二十架,床弩十二臺,戰馬千多匹,三十多艘四百料以上的船隻……
果然只有打勝仗繳獲,才是快速獲得裝備的途徑。
少華山隊伍裹挾俘虜和運送物
資,喜氣洋洋的回山寨。
而西路軍遭遇伏擊,幾乎全軍覆沒的訊息隨之傳開。
“高建率軍遭遇伏擊大敗?”北路軍領軍將領姚平仲得知訊息,吃驚後有些不屑,臉上甚至浮現冷笑。
作為宋朝有名的將門之後,親叔叔姚古又是西軍中的頂樑柱,正值年富力強,對高家這種靠姻親關係崛起的將門本就有芥蒂,現在更加看不上眼。
姚古,年紀不過二十出頭,姚家傑出的青年才俊,此次朝廷緊急下令調軍,種家那幾個老傢伙夾起尾巴沒反應。正好便宜他率領隊伍來剿匪立功。得到自家叔父乃至家族的支援,歷練增長資質。
相比青年將領的蓬勃朝氣,南路軍得知訊息有些拉胯。本就是各州聯軍組成,各有軍官看法不一,見解不同,有的甚至有些膽怯,猶如一盤散沙。
最後還是一個三十來歲的黑臉軍官,挺身而出主持大局:“哼,瞧瞧你們這點出息?保不準下次就是我們。必須吸取教訓,擾亂軍心者,殺無赦……”
此人名叫李明,王進要是在場的話就能知道這傢伙就是以後的水滸爸都監之一的許州兵馬都監李明。
只是目前在在邊軍中官拜都虞候,麾下三千人全是邊軍精銳。是樞密院緊急調下來的軍官,目前被調到北伐軍中。是個作戰經驗豐富的人,手上又有兵。說話非常有分量,一下子就把眾人震懾住。
在這位邊軍將領的指揮下,
各州兵馬各自負責一片區域。不允許亂跑,必須打起十二分精神警戒。出了問題,自行擔責,不服軍令拉胯,嚴懲不待。
同時,派出快馬與北面軍取得聯絡……
……
解決了西路軍,朝廷仍然有兩路大軍壓境。王進不是坐以待斃之人,想過故伎重施在路上伏擊一波。親自率領偵察隊觀察敵情,試圖藉助地形打伏擊。卻發現打北邊來的軍隊無論是行軍,還是安營紮寨,頗有章法,穩打穩紮,根本無法下手。
有時候會故意露出破綻,竟是想等著少華山來劫營。儘管佈置的有些生疏,一眼可看穿,卻是遍佈殺機,安營紮寨也非常有講究,說明將領並非草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