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編隊方式是一個叫胡彬的飛行員想出來的。
俞平在於飛行員們討論作戰方案的時候就考慮到了這一點。
“我們不能寄希望於在敵人射程外就將其全部消滅!”俞平擔憂的說道:“如果敵人衝進他們的射程範圍,到時我們該怎麼作戰?”
這可是給飛行員丟擲了一個難題。
“拉5”各方面效能都不如BF109,作戰時還帶上雷達吊艙和飛彈機動性受到影響,到時怎麼在近距離跟BF109狗鬥?
飛行員們面面相覷,好半天才有人說道:“隊長,這不是想辦法就可以的吧?就……打唄!”
其它飛行員紛紛點頭表示贊同:
“打唄,還能怎麼樣?”
“能打一架是一架!”
“說不定打完飛彈就已經夠本了,再靠運氣打下幾架就賺到了!”
……
飛行員們會這麼說並非氣餒,而是空戰這東西很多時候是戰機的效能起決定作用,如果戰機的速度、機動性比不上敵人,那麼再勇敢、技術再好往往都是白搭,就比如戰機與敵人存在代差,再厲害的飛行員駕駛也是去送死。
所以,很多飛行員都放棄去思考去面對俞平提出的這個問題了,因為想了也沒用,他們認為不可能會有什麼方法能解決這問題。
只有胡彬認真的考慮了一會兒,然後說道:“隊長,我認為我們用機槍與敵人作戰是不可能獲勝的,所以只能從空空飛彈考慮!”
俞平聽了這話不由眼睛一亮,這與他的想法不謀而合。
因為就像之前所說的,“拉5”在效能上與BF109差距太大,此時八路軍的“拉5”為了搭載空空飛彈又把三挺機槍減少到一挺,而BF109卻有兩炮兩槍,近戰怎麼跟BF109打?
 注:BF109有多種改型,其武器裝備先是三挺機槍,後改為兩門機炮兩挺機槍,後期型又改為一炮兩槍可加掛吊艙。所以,王學新給“拉5”加掛吊艙在這時代其實並不超前)
如果近戰用機槍沒法打,或者說九死一生,那還不如直接放棄機槍戰術而走空空飛彈的方向。
俞平把頭一抬,鼓勵道:“繼續說,用空空飛彈怎麼打近戰?”
空空飛彈打近戰的確是個麻煩,因為它是能打三公里遠的東西,現在卻要打幾百米外的BF109。
甚至還可以說用空空飛彈打近戰是不可能的。
因為空空飛彈的殺傷範圍就有兩百多米……這玩意是連續長杆戰鬥部,一炸開差不多就是一段段的鏈條到處飛,戰機飛行時還自帶速度,一旦撞上一兩個這樣的鏈條,那就是被剪刀切割的命運。
兩百多米的殺傷半徑,打三五百米距離的目標能不出問題?
更何況,BF109速度比“拉5”快,那也就是說BF109大機率是在“拉5”的後方,空空飛彈能打後方嗎?
胡彬不急不緩的回答:“隊長,咱們可以把戰機按組分開,彼此間隔兩公里,這樣就可以人為的製造出遠射程距離!敵機如果攻擊我軍任何一個小組,也就是追尾我軍戰機,那麼它們勢必就會在我軍另一組戰機空空飛彈的打擊之下!”
這個想法是好的,甚至俞平也考慮過了,但卻存在一個致命的問題。
俞平說:“怎麼解決誤傷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