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的偵察連此時一共有187人,人數不多不少剛好夠目前用,但只是目前。
王學新打算湊出十架武裝直升機,每架可以裝載10人,執行一次任務就可以派出100人。
其實實施索降不一定都要用武直……用武直的好處就是底部有裝甲防禦敵人的步槍和機槍打不穿,這對索降人員能起到保護作用。
但如果首批部隊索降下去佔領一片區域保證安全後,緊接著運輸直升機就可以帶著剩下的部隊前往增援了。
所以,偵察連的187人就是這樣分配的:100人作為首批索降使用,87人為後續增援部隊。
當然,如果可以的話還需要一支預備隊。
考慮將來直升機會越來越多需要的兵也會越來越多,王學新幹脆就把偵察連改編為航空團第一偵察大隊。
王學新原本想用“特種大隊”這個名字,畢竟這就是一支依靠直升機機動對敵實施特種作戰部隊,但八路軍沒有稱“特種部隊”的習慣,於是就入鄉隨俗用了“偵察大隊”。
偵察大隊一般下設五個連,總兵力在四百到八百不等。
隊長就不用說了,還是由和尚擔任,和尚這傢伙雖說是有勇無謀但任隊長差了那麼點意思,但這時期的人就吃和尚這一套,所以王學新用他主要是帶起一批能打能戰的兵。
至於“謀”的方面,自然就是副隊長施沙。
原偵察連的五個排,王學新將他們編為五個連……王學新打算以這五個排為骨幹進行擴編。
偵察大隊的訓練很簡單,就增加三個科目:一是坐直升機,二是索降,三是快打快撤。
原因是和尚這些人之前就是以特種部隊的要求進行訓練的,八路軍的偵察兵其實就是特種部隊,比如攀巖、偷襲、深入敵後搞情報或佔領重要交通樞紐等,這些任務跟特種兵沒啥區別。
只不過他們以前執行任務時靠的是兩條腿、是喬裝打扮,現在靠的是直升機。
王學新是這麼對和尚和施沙說的:“你們現在要把這作戰思想轉變過來,以前那些花裡湖哨的玩意全丟了……”
“團長,您這麼說俺就不樂意了!”和尚說:“啥叫花裡湖哨啊?俺們用那些方法可立了不少功呢!”
“我不跟你說功勞,就跟你說有沒有用!”王學新說:“比如要深入敵後炸燬某個彈藥庫,你會怎麼幹?”
“那還用說!”和尚想也不想就回答:“喬裝打扮騙過鬼子,打就是了唄!”
“說得對!”王學新回答:“現在有直升機,你們需要喬裝打扮要走幾天的路才能趕到目的地,直升機‘呼’一下十幾分鍾就到了……還用得著這些嗎?”
換源app】
和尚好半天也沒反應過來,施沙卻連連點頭:“團長說得對,如果直升機一小時能飛200公里,十幾分鍾都能飛50公里了,咱們要想深入敵境50公里,一是時間長二是會碰到許多麻煩許多危險,現在一眨眼的功夫就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