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好劉田田和楚絲絲那兩個丫頭喜歡往冰箱裡放食物,要不然沐春也找不出那麼多品種讓寧濤一個個嘗試。
從剛才寧濤的敘述中,沐春已經對他的病情有了一個直觀的瞭解,但是缺失的細節實在太多,要弄清楚發生在寧濤身上的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沐春還需要收集大量的資訊,且免不了進行一些實驗。
醫生的診治水平,首先在於診斷,這不僅取決於醫生的專業知識和臨床經驗,同時還取決於是否具有良好的診斷思維。
在疾病診治過程中,將所獲得的資料,如病史、體徵、輔助檢查等,結合專業理論知識與臨床經驗,用一定的思維方法進行分析、綜合,最終達到正確診治疾病的理性過程,為什麼強調理性過程,是因為,在診治疾病的過程中很多方面都會對正確診斷產生影響,比如缺乏規範的分析與綜合判斷能力、單純依賴主觀決策、缺乏思維全面性等等。
人體是一個複雜的整體,任何一種疾病又是一個複雜的變化過程,所以醫生的工作既要在整體上全面分析又要避免對某些區域性的症狀過度誇大導致誤診和病人不必要的過度憂慮。
由於身心科疾病診斷的特殊性,正確診斷更顯得尤為重要,這一思維是依據患者的臨床表現和各項檢查指標,結合已掌握理論知識,經過大腦加工,得出疾病診斷的過程。診斷思維的核心是如何分析、比較、綜合、判斷和處理。身心科醫生診治疾病能力的強弱,取決於其臨床診斷思維能力。
即便是在科技越來越發達的當下,依賴檢查結果之外,完全依賴某階段、分離的檢查證據依舊很難發現病人真正的變化,產生變化的原因是什麼?類似病史收集的工作、結合臨床檢查、全面綜合分析才能避免漏診和誤診。
沐春很快就認識到,寧濤的問題並非侷限於眼睛的病變,這一點張文文已經細緻周到的讓寧濤完成了全部的必要檢查,簡直可以說是片甲不留、滴水不漏,捲到完全不給活路。
當然,他也可以要求寧濤再做一些,誰讓檢查可以增加收入呢,不過眼下,相比收入,沐春的注意力都在寧濤的病情上,這個人看到了奇怪的黑灰色,但並非整個世界的色彩全都消失了,這就非常有意思了。
最後,在三明治、餅乾、飯糰、可樂、養樂多全部不合胃口被寧濤婉拒之後,沐春氣餒地關上冰箱,他坐下來,懶洋洋地抱怨,“你這樣叫人很為難啊。”
寧濤:——“為難?沒事,我也不是非常餓。”
“要不然你不在意的話,我想做一個實驗。”說話間,剛才被擺放在一邊的三明治和飯糰重又回到了寧濤視線前方,他忍不住抬起頭,目光緊追著沐春的臉,這樣他才能避開這些看上去一團團黑灰色的幾何圖形。
三角——圓形——髒兮兮的顏色。
看起來以後吃東西是個問題,寧濤想,這樣下去看什麼食物都是這種顏色怎麼可能吃得下去。
“醫生,謝謝你把食物放到冰箱裡吧,我看著實在不太舒服。”
他的表情很清楚告訴沐春他卻是十分不舒服。
“是啊,這些東西莫非看上去和不鏽鋼碗一樣?”
寧濤會心一笑,神態疲勞,“比那個還要誇張一些,事實上我感覺更像水泥塊。”
“人怎麼能吃水泥塊呢!”沐春忽然氣呼呼地拿起一塊三明治,又將一個塑膠碟子哐噹一聲砸在桌面上,隨即毫無感情地撕拉一下撕開包裝,粗魯地將三明治掰成碎塊扔進盤子裡。
青椒碎、紅椒碎、雞蛋、沙拉醬汁、生菜和番茄稀稀拉拉碎在碟子裡,寧濤不明白沐春為什麼突然這麼生氣,他只是拒絕了早飯的好意,因為他實在不可能對著一塊水泥團咬下去啊。
正在他試圖弄明白醫生的情緒變化時,他看大了碟子裡粉碎的三明治,竟然色彩繽紛叫人食慾大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