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天,我們快到北潼關了嗎?”已經無聊透頂的李秋桐有氣無力地問道。
任行天也同樣無奈的搖搖頭。
“行天,我們是不是走錯了。這連半個人都沒有。”連鄧戰玄都忍不住地問道。
自從兩天前他們離開了上一個城池後,迄今為止,周圍都是一片荒野,不要說人,連鳥都見不到幾隻。
被質疑的任行天此時也沒有太多的氣力去反駁了,只是低聲地向三人解釋道:“北潼關幾乎已經位於混亂之地,比較遠離唐國的本土,距離混亂之城也沒多遠。算是唐國最北邊一座要塞吧。地理位置也不算太好,西邊直接接壤蒙古國,雖然不是第一線,但也隨時有可能會遭到襲擊。東北邊是漢國的蜀漢城,由漢室蜀王劉備掌管,兵強馬壯。而正北邊就是混亂之城,周邊大大小小的戰鬥隨處可見。”
楊銳雲聽後,略微思考了一會兒,道:“那北潼關應該是軍事要地吧,不然不可能在那麼危險的地方建立一個不大不小的要塞。”
任行天抬起手搖了搖,繼續道:“銳雲,你這就錯了。據我剛瞭解到的情報,北潼關算不上軍事要地。唐國在混亂之地的主要據點是位於西邊的開雁關和位於東邊的北廷關,由當朝大將軍薛仁貴統領。而北潼關就夾在他們中間,兵力不多,也算不上精銳,頂破天能有一萬的普通軍隊。”
“那北潼關存在的意義是什麼呀?”李秋桐這個名正言順的鎮北將軍一臉茫然地問道。
“秦將軍沒有跟你說過嗎?”任行天震驚地問道。
看著李秋桐一臉懵的樣子,任行天感覺心都快涼了。無奈之下,只能再解釋道:“北潼關建立之初,是想仿照漢國的鐵三角,建成第三座大要塞,一面抵抗混亂之地的傭兵亂入,另一方面隨時支援另外兩座城池。只是因為選址存在一個大問題,那就是太遠了。物資的運輸因為距離的問題消耗極大,根本無法養起如北雁關和北廷關一樣的軍隊規模。所以只能減少軍隊規模,從而單方面注視著混亂之地的動向。這就是北潼關目前存在的意義。”
“那我們應該做些什麼?”李秋桐接著問道。
任行天還沒回答,楊銳雲就先說道:“我們最初就沒打算為唐國效忠,如今把我們安排到遠離長安的地方,基本脫離了他們的注視。我們自然可以藉助北潼關的基本條件,更方便地打造我們自己的軍隊。”
任行天也點頭道:“銳雲說得沒錯,我們在北潼關的基礎上。可以自行擴軍,基本和打造傭兵團的做法一致,唯一不同的是我們算是正規軍,頂著唐國的名號,仇家對手之類就不敢隨便找我們的麻煩。再加上北潼關事務本就不多,我們有足夠的時間來發展。”
大段大段的解釋讓李秋桐應接不暇,只能直接甩鍋道:“那我就不管這些,要打架叫我就行。”
最終贏得兩人一陣白眼,而鄧戰玄點點頭表示非常同意李秋桐的想法,畢竟他剛才也沒聽懂多少。
“關於這個,我有個大膽的設想。”任行天忽然冒出一句。
等三個人都轉頭看著他,任行天才緩緩地說道:“我這幾天一直在研究桐哥的武功。”
“你研究出個啥出來了?”
“桐哥的武功屬於很罕見的武元融合提升類的武功,一般這種武功分為幾部分由不同的人練成,然後幾人一起融合提升,但是這類武功都很難,比如天國的陰陽刀劍,甚至比一些頂級的武功還要難。只是桐哥的八卦拳卻並不是特別高深。你們想到了什麼?”任行天神秘地問道。
“你今天怎麼這麼正經?”李秋桐一臉嚴肅地問道。
聽到這個問題的任行天高昂的激情瞬間被撲滅了,就這樣無奈地看著李秋桐。
“是軍武陣嗎?這似乎和軍武陣很相似?”還好楊銳雲靠譜一點,說了一個沒有偏離主題的想法。
聽到這想法,任行天才鬆了口氣,道:“看來還是有明白人的。沒錯,就是軍武陣。一般來說軍武陣沒有武元融合這種說法,他們僅僅是將所有的武元凝聚在一起,達到一個最大的凝聚度。所以軍武陣都有人數的限制,人少了凝聚度未到極限,人多了反而會導致武元凝形無法承受而崩潰。”
任行天現在所描述的正是大陸上軍武陣的最大限制,太簡單的武功凝聚度不高,根本無法承受太多人的武元,太難的武功,凝聚度雖高,但是難以普及,無法用在以普通士兵為主的軍隊中。所以歷經數代人的實踐,如今的軍武陣才將武功難度和人數控制在一個平衡的狀態,在這個平衡下,想要提高軍武陣的威力,就不得不減少人數,想要增加人數,提高持久力,就不得不以減小威力為代價。
比如如今戰力最強的軍武陣部隊——霸王鐵騎,僅僅由三千人組成。除去使用神秘方法的秦國鐵騎,數量最多的軍武陣當屬蒙古國的草原狼騎,總計一萬人,但是他們是以數量為優勢,相同數量情況下卻與其他軍武陣實力懸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