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泰來勸道:“昨日皇上病中口述詔旨,其中也有命太子監國之內容,何不因勢利導?
如今太子年滿二十,已經真正成年,又經過七八年教導,足可承擔大任。
我等臣子今日前來,便是請求將詔書落實,確認太子監國。
從此以後,繁重國事由太子承擔,而皇上可在深宮靜養聖體,豈不兩全其美哉?”
連代表皇帝出來的陳太監都被說服了,感覺很有道理的樣子。
徹底擺爛的萬曆皇帝靜養、太子監國理事,應該是最符合當前實際情況、當前對大明最為有利的體制了。
王安也湊上來,對老主子陳太監說:“太子殿下弱勢,多年來朝不保夕、枕蓆難安,非監國不足以自保!”
陳太監思索了一會兒後,對林泰來道:“你隨我進去,先覲見聖母娘娘,求得聖母支援才好行事。”
足足一個時辰後,林泰來和陳太監再次從啟祥宮出來,出現在大臣們面前。
而後陳太監向大臣們宣佈了幾條旨意:“其一、昨日詔書可以頒發下去,不再收回,今後以太子為監國。
其二,護國公、東閣大學士林泰來增加一項新任命,為總理外國事務大臣,允許在蘇州開府。新衙門每年向內庫進貢三十萬兩。
其三,皇三子福王暫時留居京師,不必就藩。”
部院大臣們聽到這幾道旨意,仍然像是在做夢,不敢想象他們今日面對皇權居然逼宮成功。
擺爛了十幾年的萬曆皇帝總算半隱退了,從今天開始實行太子監國體制,萬曆朝第四個十年居然是這樣展開的。
正常情況下,只要皇權撒起賴,大臣們是一點實質性辦法也沒有的。
林泰來帶領著他們,可真是幹了一件破天荒的大事。
就是不知道,這個新監國的太子、未來的皇帝是不是靠譜的?
不過好像也無所謂了,似乎只要有林泰來這塊壓艙石,大明這艘老船還翻不了,皇帝是誰問題不大。
林泰來站在階上,對其他大臣說:“皇上多病,故將國政託付與太子。
至於先前種種疑雲,都是誤會,吾輩要不信謠不傳謠。
我林泰來向皇上承諾,未來十年主抓幾件事。第一,持續擴大在倭國的勢力,十年內爭取再拿下一到兩座座金銀山。
第二,開始南下攻略呂宋,十年內將呂宋變為大明的海外領土,以及成為稻米進口來源地。
第三,組建南北兩洋艦隊,吸納造船新正規化,開展對爪哇群島的探索。
第四,十年內恢復開中法,對邊市進行改革。”
聽在眾人耳中,每件事似乎都非常難辦。但又想到既然是林泰來去做,彷彿就很有成功希望。
這麼多年來,林泰來的各種施展方向總是非常不傳統,但做成了後卻又往往大有補益。
大家越來越習慣了,也許這就是神人和凡人之間的區別吧。
正當林泰來暢談“個人十年施政綱領”時,在京城東郊的小路上,林泰來的左護法張文親自護送著一輛馬車緩緩前行。
忽然有人從車簾中探首問道:“咱這是要去哪裡?能否將我那可憐的侄兒放了?”
張文冷著臉答道:“李進忠!你大字不識一個,在宮中本來毫無前途,但有貴人賞識你,才給了你表現的機會。
這次做的不錯,可如今你已經不適合留在大明,我親自將你送往倭國,從此你就負責服侍倭國的太后,幫助她把握權柄。
至於你的侄兒,你大可以放心!已經給他在倭國福岡城裡娶妻生子,你們魏家也算是有後了!”
(全書完,下本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