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境曰‘問心’。
第二境曰‘通明’。
第三境曰‘神遊’。
第四境曰‘大羅’。
第五境曰‘執道’。
道心,乃是追求天地人至理之心,而這五重心境,便是修道之人的道心變化後的五種狀態,越是往高深,就越發玄妙,不可言傳意會。
但道心說白了也只是人心,道心境界高,卻不代表法力強,更不代表戰力就一定強。
若是境界高就代表實力強的話,那修道者鬥法之前,大家互相報一下境界,豈不是可以免去許多不必要的戰鬥?
道心境界,只代表了上限,或者說駕馭法力的多寡等等。
可真正的道行,是硬實力,還是需要吸收天地靈氣,凝練積累法力,修習種種道法,磨鍊己身神通。
若空有大羅不滅之道心,卻無高深法門,導致法力淺薄,又無道法神通傍身的話,即便一柄小小的飛劍也能要了命。
當然,這也是太過極端的情況,真正的得道高人,不至於這麼“偏科”。
如果不與人鬥,又能躲過劫數,只求長生久視的話,只要境界高,法力高深,也不需要太強的道法。
“若從長生來看,這《玉陽策》也只是尋常法門啊……”
林棄盤膝坐在榻上,指尖亮起了一抹溫潤如玉卻又熾亮的光澤,暗自思忖:“不過,也算是有失有得,這玉陽策煉化法力的法門雖然很慢,但是卻擅長鬥法,難怪取了玉石俱焚之意,倒是蠻適合我的,至於煉化法力……”
念至此處,他不由得輕聲感嘆道:“我似乎根本不需要啊……”
緩緩閉目。
恍惚間,林棄的意識再次進入了那方虛空之中,感應到了其中游離飄蕩的一道道靈氣,隨著他心意一動,其中一縷縷火行靈氣和土行靈氣便隨著他的意念,開始按照《玉陽策》中所描述的那樣,緩緩運轉法門。
霎時間,只見火土二氣如絲如縷地繚繞糾纏於一體,便精妙地結合成了一顆顆火紅、土黃二色交雜,猶如蓮子模樣的細微顆粒。
這便是‘靈種’,即是靈氣形成的種子,也可稱之為法力的雛形。
而後,林棄心念一動,這一顆顆靈種便脫離了虛空,彷彿沿著一條無形的虛空通道,穿梭進入了他的氣海穴,也即是下丹田之中。
待氣海填滿,他又沉心靜神,恍若沉入了一片空寂虛無的黑暗,無心無我,清意渺渺,緩緩觀想玉陽策內傳承的“玉石俱焚”意境之景,存神養意,不多時,清寂的黑暗虛無之中,彷彿有玉石俱焚之意誕生蔓延,玄竅之中的神念心意,緩緩染上了一絲玉石俱焚之意,令神意衝關而下,傾瀉直流膻中。
而飄蕩在氣海之中,赤黃二色的靈種,也如湖中蓮種一般緩緩浮起,向上飄起,直飛膻中所在的中丹田之處。
剎那間,靈種神意匯聚如一,彷彿有無形的轟鳴聲產生,火土二相之靈種與玉石俱焚之神意,已然相合!
只見火芒渺渺,一道道至剛至陽的神秘力量,於膻中之處轟然誕生。
這便是法力!
而膻中所在,此時可見一粒似真似幻、忽明忽暗,猶如蓮子般的種子,如心臟般緩緩膨脹收縮著,看似微渺,卻青意盎然,似乎隨時都有可能破殼發芽,其上濛濛清光流轉,卻混沌無序,似尚無真意。
此乃道心顯現!
“道心已成……”
林棄輕嘆一聲,緩緩睜開眼睛,幽幽黑眸之中已多出了幾分出塵脫俗的神采。
即刻起,他已成為修道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