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官是鼓起勇氣說出這番話的,他對時局的擔憂戰勝了對面前強者的敬畏。
四川石柱地區,位於夔州和重慶之間,在川地的東北,這些內廷中官來到這裡也很不容易,亦或可以說是九死一生。
穿過大西軍佔領的貴州來到四川,石柱的周圍又都是清軍的佔領區。
他們是喬裝改扮做商客,再經由許多錦衣衛諜子還有秦良玉讓秦府四衙中的兩位帶領一眾精銳前往接應,這才用數百錦衣衛無名英雄的犧牲換來這些中官們的一路太平。
部署在四川的錦衣衛諜子為了給他們開啟道路,不惜暴露自己,四處給清軍制造混亂,這個過程中被清軍圍殺了許多。
犧牲人數幾乎佔了錦衣衛諜報人員在四川全省的兩成,且都是最為忠誠的那一部分。
而前去接應這一行人的秦府四衙的人馬就傷亡很少了,不是他們夠幸運,而是石柱軍一直為四川的清軍所忌憚。
外加豪格幾次攻打石柱吃了敗仗後,便也想要安撫秦良玉。
畢竟秦良玉不只是石柱土司,大明的四川總兵官,她的聲望和影響力幾乎可以覆蓋整個四川。
百姓們奉秦良玉為軍神,為她建生祠,在家裡為她立牌位的百姓多如過江之鯽。
晨昏三叩首,早晚一炷香,為的是當年因為秦良玉的存在,才讓四川百姓少死了很多人,而至今躲在石柱避難的四川百姓,便足足有十萬多戶,這些人誰不敬仰秦軍神?
因為有秦軍神的赫赫聲威,所以清軍才對石柱派出的人馬算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
尤其說到秦府四衙,四人全都是秦良玉的嫡系,是她四個嫡親的侄兒。
清軍就算不怕四衙在戰場上累積的功勳和威名,想要攔截他們的隊伍,也將付出不小的代價,還會直接和秦良玉交惡。
這肯定是得不償失的,因為只要秦良玉喊出一聲口號,四川百姓就不知道有多少會響應她的號召。
這麼說可不是替女神吹噓,早在數十年前,當秦良玉的夫婿馬千乘被死太監構陷入獄,後又因病死在獄中時,就有百姓自發揭竿而起。
都不用秦良玉打招呼,這些人反他孃的,就為了給馬千乘報仇。
到頭來不是數千裡外京城的三大營來四川平叛,而是秦良玉自己把百姓的怒火一次次安撫了下來,這才最終平息。
由此可見秦良玉在四川的威望已經存在了幾十年了。
此時接應這些中官安全來到石柱的兩位親侄就站在秦良玉的一左一右,站在另外兩名兄弟的旁邊。
其實中官在一路之上都在思索著這樣的問題,所謂的秦府四衙,究竟是多麼的令人望而生畏,以至於連那些拼了命去圍殺錦衣衛精銳諜子的清軍見到他們都要退避三舍。
站在中官們面前的四位衙內和上柱國高大偉岸的英姿比起來,實在沒什麼可稱道的。
秦翼明是秦良玉長兄秦邦屏的長子,秦邦屏當年血戰瀋陽城下渾河岸邊,與戚繼光的侄兒戚金一同陣亡,留下兩個兒子,次子叫做秦拱明,便是接應他們二人的其中一位。
在中官看來,長著一張大黑臉的秦翼明的名頭遠勝其他三位,因為秦翼明不但戰功卓著,崇禎年間還曾擔任過戍衛京師的主將。
只是謠傳此人作戰時極為謹慎膽小,雖然很少打敗仗,卻因為一次圍堵羅汝才時身為這一路剿寇的總指揮卻畏首畏尾,被崇禎皇帝一擼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