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孝宗至死都未能解決的問題,天浪或許有機會的。
大明之禍,禍在蕭牆之內,而非北擄。
朝廷若能不加稅,限制土地的兼併,再分給民戶土地,讓他們安心種地持家,而不是任由權貴搶奪兼併百姓手中一點兒可憐的土地,把稅負轉移到窮人頭上,大明不會亡。
試問若有一絲生的希望,誰會冒著掉腦袋的危險再去造反?
陳勝吳廣、黃巢、李自成都是瘋子,也是順遂了時代潮流,若無民怨沸騰,瘋子也興不起風浪來的。
流民要推翻大明,是因為他們活不下去;大明扼殺不住起義軍,是因為頂層的既得利益集團,尤其是那些地方藩王和兩百多年的公候勳貴,他們根本不肯把自己多年搜刮的金銀和囤積搶奪而來的土地分給百姓,貪婪到毫無人性的地步。
“如今的大明雖然到了這步田地,”天浪慘笑著繼續說,把國朝的興衰對著百姓們剖析了一番:“可大明要想起死回生,不只在對敵戰場上的兵力強弱問題,更重要的是,要給百姓們一條活路。”
天浪來回踱著略顯隨意的步伐,而後一邊說:
“只要朕的赤子能衣食無憂,平平安安,朕是不是皇帝,天下是不是大明的都無所謂。”
天浪的話說得很漂亮:“可若有人膽敢像這些貪官一般,肆意殘害百姓壓榨民脂民膏,朕必殺之。”
天浪手指著這些犯官挨個點評著,指著其中最胖的一頭肥豬說道:
“柳州知府錢如明的落網,起因是一地方鄉紳殘害百姓,朕帶人去為這家的老人孩子出氣,這件事想必如今都已經傳開了吧。
不過爾等不知道的是,朕原只為揪住了一個鄉紳,未料竟是順藤摸瓜揪出了一隻碩鼠。
朕在抄錢如明的家時連自己都被嚇了一跳,因為在錢如明家,僅僅查貨到的不明來路的金銀共計便是八十五萬兩,在冊的田地池塘竟然達到了三千五百頃。”
“南寧、全州、梧州、鎮安、太平、潯州......”
天浪一一例舉了這些官員們的罪狀,竟然用秉燭難書來形容都一點不過分。
包括譚有法、錢如明二人招供舉報的二十多名官員在內的一百多名犯官,從天浪來到柳州的第二天開始籌謀佈網,並審理至今,不計金銀,僅一百多犯官家中田地池塘一項,便是近一萬多頃。
人群中傳出一片咋舌聲。
天浪報出的這個數字絕對是相當恐怖的,舉例當時廣西的玉林州,所轄三個縣,實際田地池塘總數量只有不到四千頃。
而且這個數目還比元朝時期翻了數倍,被記載進了《永樂大典》,成為令大明引以為傲的盛世典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