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明軍就只能接受兩種命運,要麼從天上飛被砍的、要麼從來路跑被嚇的。難道明軍有這麼多人,就真的阻止不了
嗎?是的,從這個戰場上明軍所具備的生產資料來看,能阻止李國翰凌虐的,應該就只有大炮了,可城外的炮手已經都被
趙光瑞的一萬騎兵殺光了。如果沒有了大炮的火力投射,明軍就只能寄託於自己的陣營中能出現一把更重的刀和一個更猛
的人。
不太好說萬箭齊發這種事兒,據說當年袁督師曾經在北京城外大戰過皇太極,那場大戰也據說持續了一整天。然而袁
督師都被清軍的弓箭射成刺蝟了也沒死。筆者也不認為袁督師是什麼絕世高手,他最初的身份就是一個來自南方某地的老
學究,可是人家是督師啊,督師的裝備那都應該是頂配,盔甲的防禦力那是嗷嗷滴強吧。可等到袁督師得勝歸來,脫掉了
一身盔甲,被土籃子從城牆上吊回到北京城內之後,就被崇禎皇帝凌遲處死了。
袁督師的死可以足夠證明兩點:第一是,好盔甲可以保命,第二是,堡壘總會從內部被攻破。可現在穿著重甲騎上戰
馬的大內高手李國翰就不是什麼堡壘那麼簡單了,他簡直就是一輛重型坦克。而他眼前出現的明軍更像是拿著雞毛撣子在
為他拂去盔甲上的塵埃。說是替李國翰撓癢癢都是在誇這些明軍呢,因為他們根本找不準李國翰的笑點。
兩國的統帥——多爾袞與天浪,賦予最初來到這個南直隸戰場上的明清兩軍各自的使命,本就是試探與吸引敵人火力
的。在這一點上上,無論是左夢庚還是王允才和王進才,都已經做的很好了。多爾袞的主力大軍與南直隸僅僅相隔一條黃
河而已,而大明的主力部隊也大部分都集中在九江以東的長江中下游地區,隨時都可以順著長江直下南京和揚州。
如果不是多爾袞的顧慮更多,這裡本應該有一場約定俗成的世紀大戰的,可是代替多爾袞來到這裡的卻成了不倫不類
的李國翰與孟喬芳。這讓明軍的主力不太好暴露,李國翰與孟喬芳雖然戰力較強,可對於整支明軍的主力部隊來說,他們
似乎還不具備讓自己出動的價值。
多爾袞不敢來,明軍主力不願意來,揚州城外就只能出現如今這樣的畫面了。戰場上明軍中的所有將軍,甚至包括天
浪本人都是武功平平、資質平平、履歷平平,沒有人能出現在李國翰的面前,並且同李高手大戰數百回合。恐怕在整個明
軍的將軍序列內,大概也只有郝永忠、李定國、劉文秀和高必正李錦等人具備這樣的實力。
然而就是這樣一群平庸的人,正在為史可法、為昔日的揚州之戰正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