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害怕生離死別的感觸秦良玉同樣體會過太多。
如果不是時間太過緊急,秦良玉其實也想把子衿帶著上路。
見寶貝孫兒的悠長思緒終於從極遙遠的重慶飄回到身體,看到對面的人馬他竟想要出戰,秦良玉心懷甚暢,深知自己這個寶貝孫兒絕非英雄氣短,終歸還是可以託付大事的。
可秦良玉還是壓了壓手,對馬萬年和四個侄兒說:“從來人的繡旗上看,是劉文秀和李定國的隊伍,也許來的還是他們本人。
馬萬年面無表情,卻也沒有再出戰的打算。
以祖母對大西軍的瞭解,這二位算是禽獸中的異類,勉強稱得上是心地和能力都不錯的人。
秦良玉能在大西軍裡挑出兩位來,說他們算得上是人而不是畜生,那可已經是很高的評價了。
大西軍與她的殺子之仇,喪國之恨,自是不共戴天,然而秦良玉還是能夠明辨是非的。
她認為李定國和劉文秀行止還有可稱道之處。
並且知道一旦能夠招降李定國和劉文秀,這將對大明意味著什麼,於是便轉頭對孃家的長侄秦翼明說:
“翼明啊,你去看看吧,看看他們到底是何來意。”
秦翼明素來性情穩重,秦良玉想要和對面來人談事情,而不是打架,那麼秦翼明無疑是最合適的。
曾經崇禎朝時,朝中有許多文官對秦翼明的態度比較輕慢,認為他是個膽小怕事的將軍。
看他打仗,多數都是謹小慎微,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可秦良玉非常信任自己的大侄兒,覺著他是一名難得的良將。
雖然崇禎朝中有多半認為秦翼明不似他的父輩們,是個戰場上膽小怯懦的將軍。
可在秦良玉看來,秦翼明作戰老成持重,胸有大局,秦良玉認為,他是自己四個侄兒中的第一個帥才。
就連當年張鳳儀產後,和夫君馬祥麟雙雙出京平叛王自用流寇,秦良玉又獨自懷抱襁褓中的孫兒回到四川老家時,也是獨留侄兒秦翼明戍衛京師的。
說秦翼明膽小的,應該都是些從沒有上過真正戰場的腐儒們。
在秦良玉的四個侄兒中,秦翼明是唯一參加過渾河血戰的。
而那一場渾河血戰,秦家和馬家全族男丁幾乎都悉數上陣。
秦良玉的兩個哥哥秦邦屏與秦邦翰一起陣亡,留下秦翼明和年紀尚幼的秦拱明。
再到奢崇明叛亂,秦民屏陣亡,是秦良玉撫養著四個侄兒,扛起秦家和馬家兩杆戰旗,教習侄兒孫兒們文武藝。
親眼見過父親在身邊犧牲的秦翼明有著清醒的認識,戰場之上別說稍有大意,哪怕是處處留心,也很可能會吃敗仗。
而一旦戰敗,自己死不足惜,必將折斷大明的羽翼。
而他的名字叫做秦翼明,他生來便是要做大明的羽翼,所以這隻翅膀不到最後時刻,是絕不該被折斷的。
秦翼明自打天啟元年,便是跟隨姑母出征。
叔叔秦民屏被伏擊陣亡後,是他跟隨姑母繼續剿滅了叛將永寧宣撫使奢崇明的殘部。
親身經歷了那一場亡羊補牢之戰,收斂了叔父的屍體的秦翼明,日後在戰場上,更加的謹小慎微,如履薄冰。
大明朝風雨飄絮,僅有姑母一個是不夠的,可一旦如同秦家這樣的將門子弟越打越少,大明則會必定沉淪,永無中興之日。
秦翼明知道,姑母也越來越難承受家人的犧牲,雖然犧牲是必須的,可姑母並不像外人看起來的那樣堅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