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們不知道的是,分田地這個決定天浪根本都沒有跟任何人商量,他當然也無需跟廣西官員商量。
土地是天浪自己從貪官們那裡虎口拔牙搶來的,屬於天浪自己的,自己當然想給誰就給誰。
出手查辦貪墨官員的是錦衣衛和內廷宦官,廣西布政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等幾個衙門根本手都沒法伸。
這是屬於內廷自己辦事,內閣和戶部當然無法干預查抄的財產的使用情況。
百姓們好不容易平靜下來,都不再說話了,翹首以盼的眼神散發著熱切的光。
天浪為了方便賑濟他們,已經將所有廣西境內的流民登記造冊了,這時他宣佈分發土地給這些流民,程式上幾乎可以立刻辦理,毫無難度,而且基本不會出現黑幕,所以天浪才敢這樣當眾宣佈。
而後,天浪又說了許多話,比如要發動集體力量,號召各家分得土地後,要在農閒時抽出勞役大興水利。
皇帝當眾宣佈了一個建設藍圖,他計劃在全省修建數十處陂塘堰壩,將全省可以灌溉十頃以上的陂塘數量增加一倍,灌溉百頃以上的堰壩增加三十處,不過這個計劃是長期的,計劃將在三年時間內全部完成。
“工程量雖然不小,但如果按計劃分步驟實施,延長時限為三年的話,工程並不繁重,你們覺著呢?”
“對,沒問題!旱田變水田,最終得到好處的還不是我們自己?”
百姓們都快成天浪的傳聲筒了。
“在得到田地後,你們也需要為保護自己的財產,保護國家盡一份義務。”
田地按均分配,有勞役,當然還要服兵役,不過說起來,這是要打破大明軍戶、匠戶、民戶之間的壁壘嗎?
“朕並不想打破大明的軍戶制度,不過是逢亂世,到處都要用兵,故而要發動民戶服兵役,已補充軍戶兵員的不足。
朕的辦法也是循規蹈矩的,是按照從三代沿襲至漢唐的井田制,每戶出一名壯丁從軍,一萬多頃田地分發六萬多戶百姓,大明可一下獲得六萬戰兵,如此一來。你們還怕不怕建奴再次來犯?”
“不怕,來多少我們便殺多少!”許多百姓紛紛舉起拳頭振臂分袂。
而這六萬戰兵不用抓丁,不用餉銀,呵呵,老祖宗的智慧真是太高妙了,可奇怪的是為什麼兩宋以後,井田制就沒能延續下來呢?
井田制的廢除大概還要從唐朝說起。
天寶危機的出現,除了唐明皇昏聵荒淫,遇人不淑之外,大唐的由盛轉衰其實還有一個原因,便是李隆基將大唐的府兵制改為募兵制。
為什麼要改革?官面文章說:
如此的一番改革,雖然軍隊的專業化程度加強了。
不過缺點更加明顯,致使士兵沒了對國家的歸屬感和責任感。
當兵從公民義務變成了一種職業,士兵服役的回報也不是分得良田而是要從節度使手裡拿工資。
那麼他們當然首先要感恩節度使而不是去感謝朝廷,如此便導致了各地藩鎮的做大。
否則就算安祿山那時成為了三鎮節度使,換做他麾下的是府兵,那些府兵也絕對不會跟著他一起造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