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啟和崇禎年間最大的差別在財政收入上。
天啟帝支援魏忠賢收監稅,天啟年間僅茶稅一向,便是一年二十萬兩,可崇禎剪出閹黨聽信東林黨,把原本太監來收的稅改為由地方稅務局來收,結果此後江南的茶稅一年連十萬兩都收不上來了。
崇禎的政策可以套用一句話,叫做:“煤老闆不交稅,資本家不交稅,只有每年守著一畝三分地的苦哈哈們連年加稅,最後都交不起稅。”
而且東林黨還取消了各地的驛館,這事兒看來是小事,可別忘了驛卒的失業大軍中有一個人,他叫‘李鴻基’小名黃來兒,後來又叫做李自成。
每當有官員在龐天壽麵前罵魏忠賢時,龐天壽總會用這樣的問話回他:“知道魏忠賢的屍骨最後是誰收斂的嗎?是崇禎皇帝本人。”
龐天壽記得崇禎帝撞景陽鍾召見百官,文武百官無一覲見的,而唯一一個陪在崇禎帝身邊的人,只有一個王承恩,這件事許多人都知道。
可有一件龐天壽知道,別人卻不知道的事是,就在崇禎上吊的前五天,曾因和魏忠賢不睦而被九千歲一腳踢出宮去的大太監曹化淳為了自己的政敵把崇禎給罵了,龐天壽記得當時曹化淳衝著崇禎帝憤怒地大吼:“忠賢若在,時事必不至此,忠賢若在,時事必不至此啊!”
身為敵人,曹化淳都佩服魏忠賢,何況是龐天壽這個鐵粉了。
崇禎這才反省到哥哥天啟皇帝臨終前,強調讓自己一定要重用魏忠賢,並說他“恪謹忠貞,可計大事”的深意所在和先見之明。
最後幡然醒悟的崇禎這才收葬了魏忠賢的遺骸。
在識人用人的手段方面,木匠哥哥是運籌帷幄的大企業集團董事長級別,而勤政的弟弟不過是個愣頭青。
想到這,龐天壽不禁喃喃道:崇禎啊崇禎,你可比你那個連字都不識的木匠哥哥差得遠呢。
監稅和宦官確實也盤剝了民利,可前提是你得經商,故而監稅主要是在盤剝權貴和大商人。
東林黨和崇禎以盤剝民利為藉口取消了監稅,卻並沒有給老百姓多博得一文錢的利益。
沒有人比黨人更清楚這其中的貓膩了,因為取消監稅後,獲得免稅的便是這些黨人們自己,他們都是有錢人,也就是說那些省下來的錢全都落到了既得利益集團的口袋裡。
龐天壽在路上想了許多前塵往事,是因小五一家的遭遇讓他很有些物傷其類,所以他要狠狠懲罰王員外一家,順便問他為什麼要欺負窮人。
王員外的確把事情做得太絕,所以龐天壽要把事情做得更絕。
午後的陽光慵懶地灑在柳州城,在城中一條寬闊街道上,對面站著十幾個看熱鬧的男人。
街道的另一邊一座寬敞的大門外,有差不多十來個人,來了便罵罵咧咧的胡亂砸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