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外界能有些訊息靈通人士得知。
但普羅大眾,想要知曉、接觸,卻是千難萬難。
這是因為文盲率很高,很多人不識字。
同時,也和官府大多數政策、法令,都是強加給百姓的負擔和義務。
少數不屬於此類範疇的政策/法令,又通常和百姓無關。
故而,在過去,大部分百姓對官府政策/法令要麼不知道,知道的則都很反感。
可這次卻是不一樣了。
因為,這是一個鼓勵性的優惠政策。
而且直接指向了,如今真正的藍海——紡織。
在過去幾個月,汴京城的紡織業,因為太母車的出現,已有興盛勢頭。
開封府的吏員都是看在眼裡的,這些人也都是動心的。
只是,因為種種顧慮,才不敢下場。
如今,官府直接鼓勵大家一起紡織。
甚至推出了優惠政策!
那還等什麼?
這些人,紛紛行動起來。
他們有資金有人脈有場地,購買或者請人制造一兩臺太母車,然後僱人紡紗,簡簡單單。
在這個時候,汴京新報,適時的插了一腳。
在吏員們紛紛開始在家【創業】的時候,在頭版頭條開始了連續報道。
甚至,直接把一臺太母車,每天紡紗所得的利潤,都登載了上去。
這下子,整個汴京城都轟動了。
有能力、有動力的人,紛紛行動起來。
太母車在汴京城的普及勢頭,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鋪開。
短短半個月時間,汴京城的紡織女戶數量,就從不過數百戶,激增到了近千戶。
一時間,汴京城中的各大廂坊,都能聽到太母車從早到晚的機杼聲。
而在汴京城外的九廂十四坊,各種規模的紡織作坊,也開始如雨後春筍般湧現。
從九月開始,汴京城中,只要是個有些身家的商賈,都已在進入紡織業,或者準備進入。
大宋的民間紡織業,就這樣迅速的興盛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