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況,太母多次推恩熙河士民,如今太母聖節,熙河士民獻禮來賀,乃是佳話!”
殿上的宰執,也都紛紛勸說起來。
趙卨、向宗回、高公紀更是當殿表演起來。
一個個都是流著眼淚,懇求慈聖,收下這些代表了熙河百姓對當代太任、女中堯舜、大宋太皇太后孺慕之情的壽禮。
聽著向太后和趙煦的話,再聽著群臣們的再三懇請而發的‘肺腑之言’。
帷幕內的太皇太后這才扭扭捏捏的說道:“老身愧不敢當啊!”
“但,念著卿等一片誠心,也念著江山社稷,老身便勉為其難的收下了!”
“但,只此一次,下不為例!”
嗯,去年坤成節,她也是這麼和當時來獻禮的文武百官說的。
只此一次,下不為例哈!
趙煦聽著,再看著那殿上的禮器,忍不住嚥了咽口水。
大宋的太后、太皇太后們。
每年可不止收這一次禮!
每年正旦,她們還能收一次,群臣所獻的禮物。
除此之外,依照制度,包括店宅務在內的,諸多直屬宮廷的有司的收益,也都是屬於她們的。
當然了,她們收入多,但開銷也大。
宰執元老、宗室外戚家的命婦生日,她們都是要賞賜的。
此外,這些人家生子嫁女,也都是要遣使道賀,並賜下各種御物。
特別是近支宗室家的郡主出嫁,嫁妝起碼有一半,是由皇室支付——這位官家,你也不想,你的堂叔/堂伯因為沒有嫁妝,只能把女兒嫁給商賈吧?
別笑!
趙官家的近支,真的能做得出這種事情!
此外,宮中妃嬪、太妃們,也都是仰賴於太后、太皇太后的賞賜以及有司收入的分配來生活。
但總的來說,收入是遠大於開銷的。
所以,趙煦揣測,慶壽宮起碼有幾百萬貫貼己錢,真不算誇張。
旁的不提,就是現在,熙河路文武大臣有司所獻的這些祝壽禮器的價值,起碼就在五萬貫以上!
雖然,熙河是特例。
其他路,每次聖節的禮物,價值都不過一萬貫上下。
可是,一年能收兩次啊!
加上店宅務等有司的收入,慶壽宮每年收入百萬貫,輕輕鬆鬆。
太皇太后和已故的慈聖光獻,這幾十年攢下幾百萬貫貼己錢,還不是輕輕鬆鬆?
想到這裡,趙煦就回頭,看了一眼帷幕內的向太后。
按照他上上輩子的軌跡,太皇太后也就六年的壽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