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
因為刑恕表面上是推薦的三個正使人選,但實際上,卻只有一個人——林希。
這種伎倆,在現代的辦公室非常常見。
領導要求下面的人給自己推薦幾個可用的人才。
然後,下面的人就會用安排一份名單送上去。
但名單上的人,一般有三分之一是領導絕對不會選的人。
就像孔文仲——這三個人選裡,孔文仲明顯是不可能被選擇,就算被選了,他也不會去的人。
他是孔子後人!
不可能去遼國!
遼人可是做夢都想要有一個孔子後人,來裝裱門楣。
孔文仲但凡只要踏上遼國的土地,那麼,整個遼國都會用盡一切手段把他留下來。
至少會留下他的血脈!
偷也好,搶也好,騙也好。
這種事情遼人是真的做得出來的。
這一點大宋知道,孔文仲更清楚。
為了防止自己被遼人當成種馬用,孔文仲是寧肯死,也不肯去的。
同樣,在名單上,還有三分之一,是看似領導會選,但實際上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不會被選進來的。
一如張商英。
他都已經被趙煦安排好了,跟著蔡京南下搭班子,與高遵惠、呂嘉問一起組成廣西F4,給東南亞人民送去大宋天子的恩情。
自然的,趙煦不可能輕易破壞自己定好的戰略。
於是,實際上,也就只剩下林希這一個選擇了。
不過,趙煦也不意外。
刑恕這個傢伙,素來長袖善舞,無論新黨、舊黨都能說上話,所以,他和林希勾勾搭搭很正常。
仔細想想,林希也確實契合出使遼國的各項指標要求。
所以只是稍微想了想,趙煦就提筆把林希的名字圈起來,然後在旁邊寫了個‘可’。
再看刑恕報上來的副使人選,就正常多了。
趙煦沒有多想,直接就確定了下來——吏部郎中何執中。
這位是未來的蔡京對頭。
當然,現在的他,還只是一個小小的從七品承議郎,今年剛剛到吏部任職,屬於王子韶手下的兵。
趙煦見過他兩次,確實比較機靈,嘴巴子不錯,是個合適的人選。
確定了出使的正副使人選,趙煦便下詔,命刑恕儘快擬好國書,準備好送給遼主和遼太孫的禮物,最好在坤成節後,就讓使團出發。
刑恕得了旨意,立刻就去忙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