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知道大機率是無用,但他也想要挑戰一下。
於是,俯首拜道:“貧僧固知陛下為難。”
“然,請陛下念及高麗無辜百姓,大發慈悲……”
只要大宋在邊境上調動軍隊,最起碼也可以牽制一定的遼國兵馬,讓遼人不至於像現在這樣,毫無顧忌的抽調精兵強將。
根據高麗自己的探查以及女直各部給高麗通風報信的情報。
在釋義天登船再次踏上前往大宋汴京的旅途的六月初。
遼國已經在遼陽府集結大量精兵。
而這些兵馬,有不少都是從宋遼邊境抽調的。
那麼問題來了,遼國為什麼敢從宋遼邊境抽調兵馬?
答案顯然是因為大宋讓遼國相信,哪怕他們從邊境上抽調了兵馬,大宋也不會北伐。
“大師慈悲心腸!”趙煦依然是平淡的說道:“然而朕也需要為大宋臣民負責。”
釋義天當然知道是這麼個結果。
他頹然的拜了一拜:“卻是貧僧失禮了。”
現在的高麗,還不是那個尊奉事大主義的李氏朝鮮。
王氏高麗,在對外方面,算是半島上頗有氣節的王朝了。
作為一個統一半島的王朝,王氏高麗從立國之日起,就很有精神。
一邊趁著天下大亂,東北方向出現權力真空,積極對外擴張,甚至敢於收容渤海國的世子,一邊整頓內部,全面推行新(唐)政(制),強化中央集權,打壓豪強。
於是,就出現了高麗和遼國的三次戰爭,而且挺住了遼國三次征討而沒有滅國。
尤其是第三次戰爭,高麗取得了所謂的大捷迫使遼人放棄了要求高麗王親朝的無禮條件。
此後更是在邊境上,修建起了為了防禦契丹騎兵的長城。
這對半島上的王朝來說,確實很強了。
所以,現在的高麗君臣,才有底氣和遼國談價還價。
甚至敢於在遼國大軍面前,依舊強硬的回懟——保州是高麗之土,絕不允許遼人設定榷市。
就在釋義天心灰意冷的時候,卻聽到殿上的大宋小天子說道:“不過呢,兵者兇器,聖人不得已而用之!”
“若是貴國願意,朕可以代貴主與遼主調停一下。”
“能不動刀兵,最好就不要動刀兵。”
嗯,哪怕趙煦現在遣使前往遼主如今所在遼南京,遼主馬上接見,並同意大宋的調停。
這一來一去,也是起碼兩個月時間了。
若再算上釋義天請示高麗,並得到授權的時間,至少五六個月。
遼國大軍現在在遼陽府境內集結。
他們會等這麼久嗎?
不可能的!
人吃馬嚼,如今遼陽府的開發程度,哪裡供養得起十萬以上的大軍長久駐留?
就算能,東北的冬天可是很冷的。
這麼多兵馬,在遼陽府過冬?可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