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煦點點頭,對呂大防道:“卿勿憂也!”
“取之用民,必當用之於民。”
“朕已經和兩宮商議好了……”
“汴京學府所得之錢,除用於汴京學府建設和維護外,餘者,將拿出大約三百萬貫,用於在宮中修建‘萬壽宮’,以奉兩宮慈聖。”
“為此,此番修建萬壽宮,工部和入內內侍省,將以市價僱傭百姓……”
其實,就是花錢,僱傭禁軍的包工頭們修建宮闕。
這是計劃的一部分。
在京禁軍是爛完了,沒救了的。
但貿然裁撤,又可能影響社會穩定,甚至導致兵變。
只能慢慢來先給他們找到出路,逐步的裁撤掉。
給皇室修園子,就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可以趁機,讓一大批禁軍,完成從官軍到民戶的轉變。
至於如何操作?
自然很簡單——禁軍修園子,沒有錢拿,但轉變成民戶,就可以拿到工錢。
以利誘之,很快就能讓禁軍裡那些根本不想當兵的人,主動退出禁軍——了不起,再給點錢買斷他們的軍齡。
這樣,總比一直養著這些人,讓他們吃空財政要好。
“剩下的錢,朕也和宰執們說好了,撥給國子監、太學、武學……”
“用來興建新的學舍、齋舍,同時也將用來建設書館,並設立一個獎學金,以獎勵那些刻苦讀書,品學兼優的優秀學生或者德高望重,桃李滿天下的名師,初步預定獎金從五百貫到一百貫不等……”
興學就是大宋的政治正確,不會有任何人反對——從慶曆以來,大宋天下的地方官,只要有機會,就會興建學校。
而且,還會想方設法的給學校增加學田,以供養師生。
趙煦提出的這個設想,在提出開始,就得到了朝野內外的一致支援。
同時,這也是兩位宰相,拿著自己的名聲擔保的政策。
趙煦當然不會辜負韓絳和呂公著了。
不過呢……
興學歸興學。
重點放在哪裡?趙煦是有自己的主見的。
雖然在一開始,肯定得將大部分資金用在國子監、太學。
但這裡面也存在著,渾水摸魚的空間和掛羊頭賣狗肉的可能性。
“這筆錢,朕估算,應該起碼有三百萬貫!”
“足可在太學、武學、算學興建數十個學舍,建立上千個齋舍,給數以百計的師生,提供獎學金支援!”
“此外,應該還能剩餘不少資金……”
“朕打算,將之用於在太學、國子監裡,支援一些遊學一類的課外專案……”
“讓太學生們,也能如當年的安定先生、濂溪先生、橫渠先生門下的學生一般,遊歷天下,與天下名士、大儒交流、切磋!”
趙煦說著,就摩挲著雙手,一臉真誠與嚮往。
左右官員,特別是經筵官們聽著,紛紛俯首而拜:“陛下聖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