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斧聽著向宗吉的話,嚇了一跳:“上月打過吐蕃?”
向宗吉嘿嘿的笑起來。
這個事情現在沒有必要瞞人了。
而且,他也正好想要傾訴——熙河這鬼地方,又冷又荒涼,沒有多少娛樂,他身邊也沒幾個能說貼己話(裝逼)的人。
要不是看在這邊有錢撈,有功勞撈的份上,他才不肯來呢!
有這功夫,在汴京城的勾欄裡聽小曲不好嗎?
便對王大斧道:“還不是棉田鬧的!”
“今年開春後,各地都開始墾田了……”
“那幾家……都開始捂緊了手裡的丁壯……要不就是坐地起價……”
這很正常。
那些地方豪族不蠢。
趙思忠、趙醇忠兄弟;包約、包順兄弟………這些熙河地方上盤根錯節的豪族,都是人精。
他們也都很想賺錢。
所以,將手裡頭寶貴的丁壯一個個都捂的死死的。
像去年那樣,隨隨便便花幾百個鐵錢就可以僱到人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熙州這裡,一個丁壯一個月的工錢,在開春那會都快漲到一貫鐵錢了。
蘭州那邊,聽說也差不多。
橫山裡的生羌和党項人,也在坐地起價了。
沒有辦法。
大傢伙只能把主意打到更便宜的吐蕃人頭上。
正好,溪哥城的溪巴溫、邈川城的溫溪心也有這個意思。
他們從去年開始就和向國舅、高國舅走的近,往來也很密切,特別是與熙州比較近的溪巴溫,都快和兩位國舅拜把子了。
所以,他們也知道熙河這邊在種木棉的事情,也知道了大宋這邊肯出錢僱人的事情。
雙方一拍即和。
熙河這邊缺人,溪巴溫、溫溪心這兩個大首領則缺錢。
所以,在開春後,溫溪心、溪巴溫都開始向熙河這邊輸送青壯。
一口氣送過來好幾千!
一下子就將熙河要漲的工價給打下來。
嚐到甜頭後,熙河這邊對吐蕃青壯的需求大增。
所以,在上個月的時候,熙河宋軍與溪巴溫這個吐蕃首領配合,打了一仗。
大破青宜結鬼章,奪下了兩個寨堡,順便解救了數千可憐的農奴,也幫助溪巴溫,重新回到了他父親留給他的溪哥城。
因為害怕被朝廷問責——主要是都堂上那些宰執們。
所以,熙河這邊的宋軍穿的都是吐蕃人的衣服,打的也都是溪巴溫的旗號。
就連解救的農奴,也要過溪巴溫一手——高國舅代表熙河路與溪巴溫簽了契書。
這樣一來,那些農奴就等於是大宋這邊和溪巴溫之間的交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