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況,官家還是折節施恩,禮賢下士。
他們兄弟,若還不能做出點成績。
那就是該死了。
……
目送著種家兄弟遠去的背影,趙煦舔了舔舌頭。
很快,熙河就會開戰了。
在戰前,將種家兄弟送去刷經驗,是個不錯的選擇。
一戰下來,種建中、种師中兄弟就可以拔擢為大使臣了。
大使臣的話,就可以回京出任禁軍的指揮使。
這也算是為未來做打算吧。
熙、豐大將,都有老邁的時候。
年輕一代,是得有人頂上去才行。
種家兄弟是最好的選擇。
“大家……”馮景出現在趙煦身邊,低聲喚了一句。
趙煦回頭:“有事?”
馮景嗯了一聲,趙煦就帶著他,走向花園深處。
其他人自識趣的遠遠的離著。
馮景彎著腰,儘量讓自己的身體比趙煦的身高要低。
“大家,今天的汴京新報,刊載了御史臺似有刑訊逼供的新聞……”
“哦?”趙煦笑了,伸手道:“拿來看看!”
於是,馮景就將一張帶到宮裡面來的汴京新報,交到了趙煦手中。
現在的汴京新報,和趙煦最初所見的汴京新報,已經有了質的不同。
首先是紙張和油墨,都換了。
不止用上了褚皮紙,連油墨都換了一種更清晰的。
這是沈括的功勞。
這個現代人眼裡的大科學家,雖然對造紙、印刷技術不算很懂。
可他懂技術,更懂管理。
在他的安排下,也在趙煦的資金和人力物力支援下,專一製造軍器局的造紙工藝不斷迭代。
不止對舊有的褚紙等技術進行了改進,以降低成本,增加產量和質量。
還開始研究各種不同材料的造紙差別,並進行總結歸納。
趙煦更交給了沈括,研究以棉花為原料造紙的專案。
這就是為了將來的交子發行做準備了。
而汴京新報,自然可以最優先享受到相關技術成果。
除了紙張、油墨不同。
汴京新報還大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