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豫讓便單膝跪伏於地。
抬頭卻是昂揚,用那被燒紅的炭,燙的沙啞的聲音說道。
“智伯以國士待我,我便以國士應之。”
短短的臺詞,富含的感情,從如此虛弱的豫讓嘴裡說出來。
這麼糾葛,為了主公復仇,值得嗎?
值得的。
為了心中的忠義二字。
此時,將這一波戲丟了回去,表達出的感情,絲毫不亞於焦俊恩。
兩人在舞臺上,巔峰級別的演出對戲。
趙襄子,不想殺,又不得不殺。
豫讓,如今已經不是為了殺趙襄子而刺殺趙襄子了。
如此記恩的一人。
又如何記不得趙襄子的饒命之恩呢。
有恩必報。
也是忠義。
此時,李清的腦海裡,這個角色的清晰度也達到了巔峰。
所作所為,所行所舉。
皆為澄澈忠義。
豫讓沙啞著聲音說道。
“您之前寬恕了我,天下人都讚歎您的美德,如今我只有一個願望,希望您能將衣服賞賜給我,我用劍賜其三刀,那麼到了九泉之下遇到智伯,我也能不愧於他...也能同他言說,我已盡力...”
此時,焦俊恩也感覺到了強烈的感情。
眼前的不是名為李清的演員,而是戰國時代,那個紛亂爭霸的年間。
一位崇高者。
為了心中的忠義,為了理想,能夠獻出自己的一切,性命,肉體的人...
“好。”
簡單的一個字,蘊含的惋惜情感。
應對李清的情感演技爆發,焦俊恩也做出回應。
焦俊恩瀟灑除衣,轉身離去,露背於豫讓。
豫讓接之,舉刀刺衣。
“我已然無愧...”
刺客列傳,豫讓。
士,為知己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