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這是對於老一輩人的意義,對於年輕人來說,春晚更是成為了網路衝浪的談資。
吐槽用的談資!
前幾年的春晚,基本在年輕人的口碑裡都是覆滅的,沒有一個不是,沒有一次不是。
收視率是異常的穩定異常的高,但是口碑下滑的速度也是異常的穩定,基本是一年吐槽不如一年。
說難聽點,吐槽春晚垃圾都已經成為流量密碼一類的東西。
只要你吐槽的夠快,就能成為當晚的熱帖,在熱搜上大殺四方。
而且還沒辦法反駁那種,畢竟這是面向人民群眾的節目,人民群眾在網路上發表自己的看法,憋著!
對於這個風評的下降,再怎麼瞎也看的到,於是乎就有了今年的春晚換血,換成了貌似對年輕人瞭解度更高一點的於明蕾。
此時此刻的於明蕾,才是真正的臨危受命,壓力也是比較大的。
既是機遇,也是責任。
面對網路上的壓力,於明蕾的工作也有條不紊的進行著。
對於小品,歌舞的需求,大部分都沒有刻意去追求年輕化的東西。
於明蕾也知道,歌舞小品的意義不僅僅是成為年輕人喜歡的東西,他閤家歡和教育意義的核心是不能少的。
少了閤家歡咋叫小品。
頂多是加點網路元素。
小品,魔術,特技表演,這些於明蕾都安排的明明白白。
最重要的是歌舞曲的表演。
她本身就是歌舞曲的導演專家,這裡都是她的嫡系。
她的底牌。
雖然吳老的自作主張讓她很不喜,但她依然決定在《秦王破陣樂》中將主將的編舞權下放。
於明蕾想試試,現在的年輕人,能編纂出什麼樣的舞曲來。
能不能驚豔到現在的年輕人,又能踏上春晚的舞臺。
於明蕾都自嘲自己這完全屬於從一個極端到另一個極端的激進。
當然,也僅限於《秦王破陣樂》。
還有另一個王牌《象王行》,以及《春天花兒開》的兒童舞曲。
這些都是嚴格把關的。
退一萬步來說,就算《秦王破陣樂》真的平平無奇,對春晚整體的風評變化也不會太大。
以往的春晚哪一年沒個節奏風波的,完全屬於蝨子多了節奏就不癢了那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