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悟空問須菩提祖師道:“敢問祖師,這門神通是有什麼用處?”
“此為不可思議之神通也。”須菩提祖師緩緩說道:“所謂介納須彌,毛吞大海,一滴水中可見四萬八千蟲,神通所在,能令須彌閻浮世界盡納芥子之中,一根毫毛亦能吞下四海之廣。”
“法訣我且傳你,學會了便下山去吧。”須菩提說著,將這毛吞大海的神通全數附耳告知。
孫悟空銘記之後,當場演練,未多時便熟會於心。
此時的他卻沒來由多了幾分躊躇。
雖說,他是報著功利之心,來求須菩提祖師學道,但這老師數年之間,對他也是知無不言,沒帶著什麼謀求之心,總算個好的師尊。
眼下,即就要離開,心中難免有幾分傷懷。
須菩提祖師見狀,淡笑一聲:“枉你這般有情義,也不算為師與你師徒一場,日後有空,記得回來看看這般同門便是。”
果然,因他不似原著中猴子那般跳脫成性,不知天高地厚,性子方面多少讓須菩提祖師放心,不僅沒有說斷絕師徒之情,還讓他有空回來看看。
此時,孫悟空抬起頭,注視著這位老師,問道:“弟子在老師這裡學的諸般道法,還不知老師來歷,還請老師示下,弟子也好清楚,自己到底所學到底來自哪般?”
西遊記原著當中,一直沒有說須菩提祖師的來歷,後世,遂有許多趨炎附義之人,臆想衍生出許多陰謀之論,說須菩提祖師為如來佛祖倒也罷了,更有甚者,拿封神與西遊混為一談,非牽扯進封神演義之中的準提道人,若說充作娛樂也就罷了,但若妄圖以此當做原著欲加說服他人,更有井底之蛙般自以為原著便是如此,不免貽笑大方。
須菩提祖師沉吟片刻,隨即嘆道:“我之來歷沒甚稀奇,也就是此劫悟道之人罷了,難脫天地劫數,不提也罷。”
“天地劫數?”悟空當即再問。
“也罷,你既然便要走了,這便當做是為師與你的最後一課。”
須菩提祖師捻起鬍鬚,隨即將此方天地歷史娓娓道來:
“在無極之先,一靈自有,名曰元始天尊。
後無極生太易、太易生太初、太初生太始、太始生太極,太極之世遂成陰陽世界。
當此天地乃成,生一靈,此靈永有,曰靈寶天尊,靈寶天尊遂劃分此天地五劫,演陰陽世界。
再後陰陽化氣,演化萬物,生太上老君,老君為萬物之化身,氣之體也,散則為氣,聚則成太上老君,是以老君萬物無所不化,也被稱之為道。
自此老君開天創世,每一世界該十二萬九千六百歲,為一元之數,自此一元復始,永珍更新,每該十二萬九千六百年,天地之壽命到此,老君便重開天地。
第一世為洪元、第二世為混元……至今世已是一千七百五十劫。”
元始是自有,靈寶是永有。
這二者便是自有永有的存在,不依託於任何事物,包含了太上老君所代表的道,卻遊離其外。
所以,太上老君為三清之末,元始為三清之首不是沒有道理的。
說罷,須菩提嘆道:“為師亦是此劫中人。”
孫悟空暗道:“原來如此,如來壓猴子的時候就說過,玉帝自幼修持,至今已有一千七百五十劫,每一劫該十二萬九千六百年,這就對上了,玉帝是從第一個天地劫就被選為玉帝,天地滅而我不滅。”
“所以,我輩說是長生,與天地同壽,其實也不過十二萬九千六百年壽元。”須菩提祖師微笑著說道。
孫悟空立即又問:“那難道沒有超越天地之壽的方法嗎?”
須菩提搖頭道:“我等俱是天地生就,老君所化,如何能超越天地之壽,不過也不必擔憂,道之所化,天地劫來,復歸於道,再來又是重演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