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大軍往陳留而去,今日,在途中紮營休息。
而在營帳之中,曹操和李小道席對而坐。
曹操慢慢舉起酒盞,目光閃爍了一下,道:“久聞先生大名,不知此次對諸侯會盟一事,有何見解。”
李小道微微一笑道:“將軍這是考校?”
曹操眼中升起一絲笑意,道:“操以為先生必不會被這小小難題困住,且,能說出一番高人見解。”
李小道輕輕一笑,道:“將軍放心,李玄機別的本事沒有,單就兩樣。”
曹操起了興趣,問道:“願聞其詳。”
李小道一指曹操,道:“這第一項本事,便是‘知人’。”
曹操眉峰一挑,臉上微動,繼而問道:“可是相人之術,如那許劭一般,風評天下賢達,那不知先生對操的評論,與那許劭有何別異?”
李小道搖了搖頭,道:“此‘知人’並非彼‘知人’,許劭之術不過相面罷了,而玄機之‘知人’乃是熟知天下英雄,或猛將,或文臣,如謀略在心的千古奇才,如以一敵百的罕世猛將,這些人物,或尚在萌芽之中,或已聲名鵲起,盡在我胸中。”
曹操聞言立刻露出大喜之色,道:“先生的‘知人’竟然是這種含義,那不知天下之間有哪些文臣猛將,可入先生眼中。”
李小道笑曰:“有道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當今之世,若論天下間首屈一指的文臣猛將,玄機將他們排了個名次,將軍一觀便知。”
說著,李小道自袖中抽出兩卷布帛,一書‘文榜’,一書‘武榜’,附在了面前案上。
曹操此時的心中可謂是翻江倒海一般,人道是‘文無第一、武無第二’,這李玄機竟然敢將天下之人,排出個名次,先不說他是否有資格排這個名次,就說,他敢冒著被天下間無數文士、豪傑攻訐的威脅,做這一份榜單,其膽略和豪情就並非一般人可以媲美。
隨之,李小道伸手在案前拂過兩冊,問道:“不知將軍是想先一覽‘文榜’還是‘武榜’。”
曹操指著李小道大笑:“先生是想考驗操對於文臣和猛將哪個更為看重嗎?”
說完,他毫不猶豫的便取了左側的‘文榜’,但卻沒有直接開啟,而是感嘆道:“自古以來,‘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兵法亦有云;‘上兵伐謀,其次伐交,次之伐兵,再次攻城’。這老祖宗的千古良言,操豈能不知。”
“個人武力再盛,也難以與治國安邦之國士媲美啊!”
說完,曹操再不猶豫,慢慢開啟了手中絹帛,然而,映目之後的第一個人便讓他面色古怪,狐疑的看著面前青年。
只見,那榜上第一位赫然是“潁川李玄機”的大名。
這意思自然是說,他李玄機居然是凌駕在天下文人之上的榜首。
曹操實在不知此人究竟有何資格說這句話。
一時間,曹操下意識的對於引此人入賬心生幾分後悔,暗思道:“自古以來狂妄自大者,從來都是紙上談兵之輩,此人……”
不過曹操畢竟是一代梟雄,他將心中的那點心思隱藏的毫不顯露,轉而看向了榜單之後。
良久,曹操沉吟之後,問道:“先生榜單上的人,除過此次討董位於董卓那方的賈詡,以及潁川名家之‘荀彧’,其他幾人,曹操慚愧,竟一概不知。”
此時,曹操看向李小道的目光已經是十足的審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