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孫策屍體的那一刻,不少將領人都傻了。
賀齊突然踏出一步,一把拎住一名將士怒喝道:“凌操相隨保護主公,凌操何在?”
“凌將軍讓我等先行,自去擒賊。”那將士連忙道。
“都莫要吵了!”周瑜臉色有些發白,但他是最快冷靜下來的一個,看著眾人道:“此事切莫生長,子明!”
“末將在!”一小將踏步而出,對著周瑜一禮道。
“帶人將知情者看管起來,無我命令,任何人不得外出!”周瑜沉聲道。
“喏!”小將答應一聲,躬身告退。
“幼平!”周瑜又看向周泰。
“末將在!”周泰踏前一步。
“你帶他二人去接應凌操,回來後立刻回營,不得與任何人接觸,可懂?”周瑜看著周泰,沉聲道。
“喏!”
周泰領命,轉身便帶著兩人以及一隊人馬離開。
“諸位,事關重大,且先隨我回營商議對策!”周瑜看向眾人,沉聲道。
江東幾乎是他跟孫策一起打下的,在軍中素有威信,不過此時周瑜如此做派,不免令人犯起了嘀咕,孫策一死,孫家就剩下一群孤兒寡母,這個時候,周瑜如果想要擁兵自重,自己是否該支援?
畢竟這江東是孫策和周瑜打下來的,眾人相信周瑜和孫策的感情,但這是周瑜和孫策之間的情感,與孫家無關,周瑜是否會繼續支援孫家,這誰也說不準,如果周瑜選擇自立,那他們該支援誰?
一時間,眾將都有些茫然。
周瑜是跟他們一起打天下的人,他們也很尊敬他,但按照法理來說,他們又該支援孫策。
當然,也有人是絕對站在周瑜這邊的,不過此時孫策剛死,而且死的突然,眾人誰也不敢先開口,一個個默默地跟著周瑜進入帳中。
周瑜自己腦子也有些亂,孫策一死,不但這裡的江東將士沒了主心骨,江東未來會是什麼局面也很難說。
畢竟孫策定江東,採取的是霸道手段,江東士族不降便殺,可說是幾乎得罪了所有江東士族,這點跟呂布有些像,但又有不同。
如果孫策在,自然能壓制住這些江東士族,但如今孫策突然沒了,那接下來,攻打南陽已經不是關鍵,更關鍵的是,江東很可能迎來一次因為孫策死而產生的權利爭奪。
士族、孫家內部乃至袁術都是問題。
周瑜看著眾將,深吸了一口氣:“諸位,主公突然遭難,這仗是無法繼續打下去了,為穩江東局勢,我等當儘快趕回江東,穩住江東局勢。”
太史慈猶豫了一下,對著周瑜一禮道:“將軍,不知將軍有何打算?”
這話看似是問周瑜準備怎麼做,但實際上是問周瑜是否有自立之心,太史慈當年是孫策收服的,自然也只認孫策,雖然佩服周瑜,但周瑜要想奪孫家基業,太史慈是第一個不讓。
更重要的是,太史慈在軍中也是素有威信,並不比周瑜差多少,此時如果周瑜說錯話,那太史慈可能就要直接拔劍了。
“主公之死暫且不能傳開,否則不但軍心易亂,若讓荊州軍知曉其是否會趁機來攻也未可知。”周瑜看了看太史慈,點頭解釋道。
太史慈點點頭,眼下確實不適合將孫策遇難的訊息傳開,不過接下來該如何?
“此處卻是不能再待,我等當儘快趕回江東,另立新主。”周瑜看向眾將道:“諸位,我知伯符留有子嗣,然而如今天下紛亂,卻並不適合幼子繼位,我看在幾位公子間擇一賢明之主而侍,諸位以為如何?”
如果天下太平或者環境相對穩定,那由孫策之子繼位也沒什麼,但現在的情況是天下分割,江東內有世家之患未曾解決,外有諸侯虎視眈眈,此刻若立幼主,只會加劇江東內部的權利爭奪。
太史慈聞言,神色緩和了一些,雖說效忠的是孫策,但他也清楚現在這局勢,若將江東之主的位置交給一個稚童,那絕無可能。
周瑜沒有自立之心,那他就放心了。
當下對著周瑜一禮道:“將軍若有計策,末將願效犬馬之勞。”
周瑜點點頭,太史慈的心思他如何不知道,但他更知道自己但凡有些自立之心,那江東就徹底完了。
現在正是最為危急之時,他們內部絕不能亂。
當下點點頭道:“確有一事要子義來做。”
“將軍請吩咐!”太史慈躬身道。
“主公已死,我等絕不能再戰,今夜會連夜拔營撤軍,然為免荊州軍阻攔,還請將軍斷後,事後退守江夏,若主公陣亡訊息傳開,荊州意圖東下,還需將軍擋住荊州軍。”周瑜沉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