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網路小說 > 歷史軍事 > 從秦末建立千年家族頂點 > 第二十八章 百年山東(九)

第二十八章 百年山東(九) (第1/2頁)

推薦閱讀:

第535章 百年山東九)

一個月後

燕公三百三十六年夏546年)

魯縣曲阜)

侯景正親自帶著上千士兵監督上萬民夫的挖墳工作,首先挖開的便是孔子的墓。

孔子一生清貧,沒什麼陪葬品,所以盜墓賊也懶得光顧,並且有孔家後人世代守護,因此為了政權的穩定性,歷代王朝也沒興趣挖孔子的墳墓。

不過這些對燕國來說都不算什麼事,畢竟燕國暫時沒有入主中原的野心,所以用不著穩定中原讀書人的民心。

莫說是孔子的墓,就算是秦皇漢武的墓,只要遇到了,那也必須挖。

若是不滿,大可來戰,爾等螻蟻,孤何懼之?

燕戀本來還想效仿中原,恢復先祖王泰浩時期的人殉制度,不過議會那邊沒有透過,因為太浪費勞動力了,有人口殉葬,不如拿去開荒。

中原在周公禮制後,雖然消滅了人祭風俗,但是人殉制度依舊保留著,即便到了漢晉時代,人殉依舊風靡,無論是皇親國戚還是世家大族,都喜歡把自己的寵妃、侍女、奴僕帶進陵墓裡。

唐朝時,只有皇帝可以人殉,人殉不再是風俗,而僅僅只是皇帝特權,到了宋朝時,人殉才暫時消失,直到朱元璋又恢復了人殉。)

很多燕國儒生都認為中原是先進的,燕國應該向中原學習,主動中原化,所以應當恢復人殉風俗,這樣才能與中原接軌。

不搞人祭,你也配叫殷商正統?

不搞人殉,你也配叫華夏正統?

很可惜,在燕國儒生眼裡,他們發現絕大多數燕國貴族們都非常“短視”,寧願讓勞動力去海外開荒,也不肯學習中原先進的人殉文化,不願意主動向正統靠攏。

燕國儒生們將實行人殉的王泰浩稱之為千古一帝,把廢除人殉的王泰然進行貶低,認為其不過是表面尊儒,表面說著仁義愛民,卻不肯把老百姓拿去人殉,這算哪門子仁義愛民?

他們認為,老百姓在人世間苦了一輩子,巴不得被人殉,這樣就能去陰間享福,結果你王泰然為了有更多勞動力種田,居然取消人殉這麼先進的中原文化制度,這哪裡算的上是仁義愛民呢?

燕國貴族們還是太仁慈了,如果他們像中原世家一樣把老百姓人殉,就不會有人說他們殘忍了。

身處在這個時代,哪怕燕國統治階層壞事幹盡,卻也依舊算得上是大慈大悲,因為更壞的統治者還在中原和草原,跟中原皇帝以及草原可汗相比,燕國的統治階層就顯得太過溫情脈脈。

凡事就怕對比,因為有著中原和草原作為襯托,所以燕國貴族們在剝削百姓時,一點心理負擔都沒有。

“我都已經做的比中原和草原更仁慈了,伱還要我怎麼樣?”

事實上,能夠累死在海外開荒的事業中,本身就是一種幸福,因為中原草原的百姓,動不動就要被吃肉肉,他們就算想累死,都沒這個資格!

如果讓中原百姓知道燕國百姓居然因為不想開荒而起義反抗,他們一定會覺得燕國百姓實在是不知感恩、要求太多、沒有一點良心,你們燕國的朝廷給了你們開荒累死的機會,你們不感恩也就算了,居然還造反,這不是沒良心是什麼?要知道,在我們中原,想累死都是奢望!

相對有良心的王家總是被誤解成卑鄙無恥,而真正卑鄙無恥的中原世家皇族們,卻沒人咒罵,還有很多無知之人羨慕吹捧,這不得不說是一種悲哀。

對王家要求太高,總是希望王家能夠平等對待百姓,沒有平等對待百姓就要批判王家,對中原統治者要求太低,只要不故意殘害百姓就算是好的統治者,哪怕明著讓老百姓當牛做馬都能被稱讚是明君。

平心而論,把王家的歷代先君拿去跟中原君主比較,不搞雙標的話,按照他們評價中原時的標準,王家歷代先君裡,十個有九個都算是明君!

最新小說: 萬年大明 大唐幕後黑手 續漢志 穿越者的明末生活 三國之再續雄漢 權御八荒 漢末董氏臣 重生:我的開元十年 陛下,您就反了吧! 血染軍魂 從影視劇裡當配角開始戰鬥 星際魔女逆襲 三國雷神 我真不是亮劍楚雲飛 鰥夫十六年 大唐風后 盛唐之刺遍江湖 異星蠻人傳 大宋第一提刑官 烈陽皇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