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一處古國的消亡,本身並不會引起多少震動。
古往今來,在西域的土地上多少古國就此消亡,湮滅無蹤?
有的甚至連名字都未曾留下,就被淹沒在了風沙之中。
精絕國使用的文字為古佉盧文,這是一種在今天的國際學術界,仍是一種極難破譯的文字。
許多人懷疑篡漢的王莽是穿越未來的人,他提出的重視科學發明、進行土地改革、廢除奴隸制度等等在現在看起來仍舊十分先進的觀點,他在西漢末期便已提出來了。
與王莽類似,精絕國的先進之處,也讓人懷疑這個東方龐貝,是否也有一群穿越者在背後出謀劃策?
史載精絕國擁有一套精密完善的居民管理制度,例如水的使用是有償的,水由專人分管。若因管理不善,導致損失的要受懲罰。
有耕地發生無水乾旱的情況,也要求及時調查並處理。
如有人放水淹沒仇家的田園、住屋要受罰;有小麥地一熟可澆二、三水。當年的尼雅居民還很注意樹木的生長和保護並形成了一套嚴格的管理制度。
沙棗樹耐乾旱鹽鹼,既可抵禦風沙、美化環境,果實又可食用,是當年精絕人重點栽培的樹木之一。精絕居民應阻止任何人將樹連根砍斷,否則罰馬一匹,若砍斷樹枝,則應罰母牛一頭。
此種超前觀點,與諸多濫砍濫伐以致水土流失,植被沙化最終綠洲變沙漠,被風暴吞噬的古國相比,不可謂不超前。
但即便如此,到了唐僧西天取經時,在《大唐西域記》中也有記載,就是不知道是沙僧還是八戒的手筆了,孫大聖應當是不會寫字。
其中記載,精絕國在大唐太宗時期,已經是“澤地熱溼,難以履涉,蘆草荒茂,無復途徑”了,可見環境之惡劣。
從此之後,再無記載。
直到上世紀初,清末民初時期,英吉利探險家斯坦因初到此地,便掠走七百多件漢文簡牘,精美木雕,雖然後來精絕古國重見天日,但也被破壞得十分嚴重了。
不過在武道界還有一種說法,曾經繁華富庶、商賈雲集的精絕古國在東漢末年,被西域日益強大的鄯善國吞併,雖然保留了都城尼雅城,但國之不存,寄人籬下,精絕古王在城破前夕率領部分族人出走,挑選了一處隱秘之地,建造了一座精絕古城。
作為精絕人在國破家亡之後的安息之所。
那裡據說是仙人飛昇之地,位於崑崙山不遠,當時仙氣還比較充盈,並沒有枯竭,而且裡面發現了大量的仙人遺物,堪稱密藏。
為了防止鄯善軍隊再度侵略,精絕古王不惜以許多仙人之法寶為誘餌,設下了一套連環大陣,不知道的人根本無法進入,誤打誤撞闖進來也不得出。
這是一座充滿歷史與謎題的寶藏之地,歷史遺蹟。
這裡有精絕人的歷史,也有對仙道的追求和參考。
裡面的寶藏豐富,各類武器、陣圖、咒語、丹藥堆積成山。
傳說更有成仙飛昇通道,甚至還有仙人的不死肉身等等。
反正傳說神乎其神。
不過,精絕古城最神奇的地方還不在此。
最神奇的地方在於,沒有任何一個人曾經踏足過那裡又能再次出現,但目前流傳下來的關於精絕古城的資料又都高度統一。
換句簡單的話說,沒有一個人能證明,精絕古城的確存在。
而目前流傳下來的資料,卻又確實證明的確有這個地方。
那麼資料是誰編寫的?
真實性又如何考證?
無人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