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城中,殷凝月說是要逛,可也沒逛多久,只是將兩人當初未逛完的地方繼續走了一遍,就感覺到索然無味了。
主要也是因為始神城地小,雖然有著始神山在,三年一度的盛會使其增色不少,但除此之外,始神城也就再無其他,相比其他地方卻是少了些特色。或者說始神山就是其最大的特色。
再加上殷凝月也是個眼界高的,普通的地方也不太提的起她的興趣,所以他們倆逛的地方雖多,整個城都走了個遍,但真正能讓兩人停留的地方卻是沒有,走馬觀花一樣。
“好無聊啊,這裡都沒多少能玩的,都是些兵器鋪子,丹藥閣,東西還不咋樣。這裡在這段時間,可是最大的神基武者聚集地了,居然連神級的法寶兵刃都沒幾件,還都是粗製濫造……”
所謂神級,自然就是神基之上,至少也要達到五級的煉器師才能煉製的出來的法寶兵器。然而從四級到五級,其中的差距不僅是一個等級,還有武者由玄到神的一個過程。
就如楊逆曾經的煉器老師蕭然,出手便是玄級的兵器,但想要達到五級,自身修為不突破神基的話,是很難煉製出神級的法寶的。因為其中涉及了神力的運轉和對法則的運用,修為不到的話,很難駕馭的住。
說起來楊逆也已經很久都沒有煉器了,除了一直沒有煉器的環境和空間,也是因為他的煉器爐有些太次。畢竟這是當初從蕭然的地方順來的,都不是蕭然用的,而是給他手下那些低階煉器師的。並且蕭然當時那個滿不在乎的態度,也說明了那個爐子並不是什麼好貨。
不過雖然硬體設施不太行,楊逆這些日子少了很多實踐,但關於煉器寶錄的學習他可從未真正落下,修煉功法戰技的閒暇之餘,他也會鑽研一下煉器寶錄,權當放鬆了。
事實上這才是苦修武者的生活,想殷凝月這樣走到一個地方先遊玩一遍的,並不是武者普遍的選擇。
所以他的煉器水準總體來說還是在增長的,至於增長的程度,就得等他上手煉製才能看出來了。
而聽到殷凝月的抱怨,楊逆也不禁說道:“神級之上的法寶兵器哪有那麼容易煉出來的,煉器大師哪一個不是高高在上,多少人求著都不一定出一次手。”
從肆域範圍走出來後,楊逆打聽了很多訊息,而作為一名煉器師,他打聽到的煉器方面的資訊也有不少。
於是他也得到了一份更為詳細的煉器師的等級劃分。
就是以煉器師所煉法寶兵器的最高水準為等級劃分的依據。從最低階的學徒,到元級、靈級、玄級乃至神級,相應的也就是一二三四五級的煉器師。
而由於神基之後的煉器師與之前相比,幾乎可以算作是天壤之別。所以神級作為另一個層次,也有了另一種說法的劃分。
現在普遍的說法則是,將能煉製神基等級法寶的,稱為普通的神級煉器師,對應一到九級中的五級。以此類推,六級可稱為煉器大師,七級為煉器宗師,八級為大宗師。而至於九級煉器師……作為與修煉境界一樣,仍未有人達到的一個境界,眾多煉器大宗師也只是對其有一個模糊的猜測,都不敢妄下定論。
有人把四五級之差看做天壤之別,便是因為這之間的差距太過巨大,不知多少煉器師止步於神級之前,這也就使得神級之上的煉器師地位更高,身價更貴了。
殷凝月撇了下嘴,但並沒有說什麼反駁的話。想來她也是知道一名煉器大師的地位的,但她也是真的覺得始神城有些無趣,感覺都比不上珏玉城繁華一樣。
楊逆也是無語:“這一帶本來就不是什麼好地方,就是這城,也是依託了始神山才建立起來的。或許是有人看中了此地潛力,三年一度的盛會確實會令這裡增色不少,但地理上的貧瘠卻是硬傷,能有這種局面已經很不錯了。”
楊逆分析地頭頭是道,而殷凝月安靜的聽完之後卻是冷冷地看著他,搞得楊逆莫名其妙:“怎麼了?”
殷凝月也是無奈:“我就是吐槽一下,你用得著這麼認真嗎。”
楊逆也是把手一攤:“你說呢?”
一陣詭異的沉默之後,兩人又是同時“噗嗤”地笑出了聲。表面上是他們的看法不太一樣,但這種情況卻也可以讓兩人更加了解了彼此,也算是增進感情的一部分。
殷凝月道:“不過說到始神山,這次的異變到底是怎麼回事?始神山這種天鍾地秀的地方,自古以來都從未有過異常,可這次……難道天機門的預言真這麼嚴重?讓得始神山都為之改變?”
殷凝月的疑問並不是個例,事實上自天機門預言以來,除了各地的天地能量確實更加濃郁,更適合武者修煉。災難的影子則是一點沒有,倒是呈現出了一個頗為繁榮的態勢。
楊逆不置可否,事情雖然是他們倆搞出來的,但實際上也和此界的變化脫不了關係,所以殷凝月的說法還真沒什麼錯。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換句話說,要不是有了位面之靈的默許,他們也根本不可能那麼輕易地就做到這些。
而這一切,都恰恰說明了位面之靈是真的急切,也證明他們即將面對的是怎樣的一種威脅。
這時候,旁邊傳來的他人的議論之聲:“聽說了嗎,始神山出事兒了!”
“你才知道?這事早就傳遍了,據說始神山內部空間的法則之力顯現到外面了。”
“外顯?我怎麼聽說是始神山內部空間出了問題,是法則之山對法則之力的控制不足,這才導致的法則之力逸散?”
“什麼呀,我還聽說是始神山即將崩塌的前兆呢。你們想想,始神山屹立無數年,多少次開啟什麼事兒都沒有,怎麼就這一次出了問題?”
“敢問兄臺高見?”
“據我猜測,或許有兩種可能。”
“願聞其詳。”“洗耳恭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