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來走了。”
長安城內,繁花似錦,法華寺中,窗外菸雨朦朧,
法明坐在長亭之內,倒著一杯香茗,卻放了兩個杯子。
一個白衣和尚從雨中走來,面帶微笑的坐在了法明的對面,
“師兄。”
“師兄。”
“世間或許只有師兄一人能夠坦然對之。”
“黑暗光明,有何謂。”
“哈哈哈,師兄之心性,超越了金蟬,不知凡幾,金蟬佩服。”
“想不到是你來接我。”
“總要有人來接師兄,我再來想去,那個人最好是我。”
“黑暗如何?”
“毀滅狂暴,卻有隱隱富含的造化。”
“我明白了。”
法明點了點頭,為金蟬子再斟上一杯茶,
香茗入喉,一陣柔軟。
“師兄,我曾經讀過這樣一個故事,”
“請講。”
“一位住在山中茅屋修行的禪師,有一天趁夜色到林中散步,在皎潔的月光下,他突然開悟了自性的般若。
他喜悅地走回住處,眼見到自己的茅屋有小偷光顧,找不到任何財物的小偷,要離開的時候才在門口遇見了禪師。
原來,禪師怕驚動小偷,一直站在門口等待,他知道小偷一定找不到任何值錢的東西,早就把自己的外衣脫掉拿在手上。
小偷遇見禪師,正感到驚愕的時候,禪師說:“你走老遠的山路來探望我,總不能讓你空手而回呀!夜涼了,你帶著這件衣服走吧!”
說著,就把衣服披在小偷身上。小偷不知所措,低著頭溜走了。”
法明微微一笑,香茗入喉,順著金蟬子的話說道,
“禪師看著小偷的背影走過,明亮的月光,消失在山林之中,不禁感慨的說:
“可憐的人啊,但願我能送一輪明月給他”
禪師目送小偷走了以後,回到茅屋,赤身打坐,他看著窗外的明月進入了定境,
第二天他在陽光溫暖的撫觸下,從極深的禪定中睜開眼睛,看到他披在小偷身上的外衣,被整齊的疊好放在門口,禪師非常高興,
“我終於送了他一輪明月”!”
“師兄,你本可以不去!”
金蟬子凝視著法明的眼睛!